第103部分(2 / 4)

小說:仙符問道(聽湧) 作者:卡車

符。

大師兄、二師姐和三師兄也是一樣,製成的符法力要比他們的自身修為低一級。

四師兄的低階上品符只支撐了半刻鐘不到,五師姐只製成了低階下品的殘符,六師姐的符根本沒成功施放出法力來。

為了讓他們七人有所進步,這幾年,胡太白和姜楓特別注重收集靈物材料的資訊,並教他們辨認,他們修煉符法時,也更加註重研創新的符法的一些技巧。常年積累下來,總算有了明顯進步。

這一輪,自然是丁宏師兄得了第一,因為他新創的符法,品階足夠,化形成功,而且時間最長。二師姐、三師兄、四師兄和王先排在了第二,因為時間比丁宏短。

王先也排到並列第二,是因為他的時間雖然最短,修為卻在五人中最低,剛剛進級築基中期第四層。

新符法是否成功,首先,看法力品階是否達到符錄表面上的要求。符錄製好後,會有標記標明法力的品階。但試製新符時,施放出來的法力卻不見得如制符師的願,往往名不副實,法力達不到標準。

因此,新的符法,往往要試製上百遍成功後,才能確定有效,才能正試製作並推出使用。

其次,看法術化形是否成功。金鐧符,就要化成收放自如,大小合用,法力相配的金鐧,金筷肯定不行。

第三,有其形後,看法力和化形支撐的時間,攻擊符半個時辰,防守符每次半個時辰,每張可用三次,這是夏國修真界的標準,沒達到就不算成功。

眾人用新的靈物材料制符,能達到這個效果,已經算不錯了。特別是丁宏,大師兄、二師姐、三師兄和王先,信手拈來,即製成符,雖然法力支撐的時間短了,但無不是制符天賦好,見多識廣,修為精深的表現。

不過,王先也能象丁宏、大師兄、二師姐和三師兄那樣,製成中階下品符,化形也很成功,只是時間最短,這一點,讓胡太白和姜楓有點意外。

他們覺得,至少是十幾二十年以上的制符大師,才能做到這一點,王先才剛成為制符大師不久,怎能做到這樣?王先以如此短的時間,就有如此表現,殊為不易,引人側目。

這一輪較技,王先以上,排位前二的五人,五張符錄的製法,研製方向都是正確的。

品階法力夠,化形成功,說明主要材料的選擇和配對是成功的,只是主材份量的掌握,輔材種類的增減有所欠缺。只要多反覆試驗,短則兩三月,長則一兩年,就可以研創出標準的新符法。

而四師兄以下的其他人,則主要材料上肯定出了問題,品階或化形是符法的基本,這一點不成功,則屬於應該放棄的符法,要重新組合材料,那樣需要多長的時間就很難說了。

嚴格說來,這是王先第一次自創符法,之所以他一次就這麼成功,倒不是因為他天賦能與丁宏師兄相比,而是因為他除了製作中階符的經驗多,還有跨階製作高階符的能力。

換言之,他已是合格的制符宗師,其眼光之獨到,對靈物材料的領悟與把握,已經跳出了制符大師的範圍。能製作高階符的一代宗師,再來審視中階符的靈物材料,加以組合創新,自然有高屋建翎,登高望遠的優勢。

研符的較技結束後,馬上開始了制符的較技。

制符的較技,分為兩步。一是所有人用五種屬性的五堆靈物材料,煉製一種常見的中階符。二是所有人用自備的材料,煉製自已最拿手的中階符。

王先入門時,就經歷過五堆靈物材料的考較,除了這一次的材料品階提高了,是考較中階符錄以外,其他流程是一樣的。

很快,六師姐便將場中的材料,換成了五堆常見的五種屬性的靈物材料。用這些材料,煉製中階符,是修真界最通行的製法。也是所有宗門和家族考察制符大師是否合格或優秀的衡量標準。

王先和其他人一樣,同時到靈物材料中,挑選自已需要的材料,然後回到自已的坐墊上,開始動手製符。

九人同時開始動手,大廳中頓時熱鬧無比。畢畢剝剝的火烤妖丹聲,嘶嘶滋滋的運功磨粉聲,滴滴答答的汁液漏出聲,咯吱咯吱的牙骨切削聲,此起彼伏,響成一片。

九人無論選擇哪種屬性的材料,都需要將這些材料,煉製成粉末或漿液,分別摻入丹砂或黃紙中,再全力運功,醮砂畫符。

畫符時,向符錄中不斷運功發出法術,將法術封印在符錄中,直到法力和法術足夠支撐符錄的有效時間,就大功告成了。

煉製符錄的過程,介於煉器和鬥法之間。既要象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