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了,一開始明悟奪運劍真意就能感受到三代,就代表著,若是江武想要誅殺一個人的三代家人,只要將他殺了,就能將他的三代家人全部擊殺。
不需要依靠慢慢的吸收他們的氣運,使他們倒黴致死。
獨孤三千不知道江武領悟到什麼,但是他知道江武領悟的東西必然很不得了。不過他也沒有自卑,反而是一指江武的眉心,然後才道:“領悟此劍雖然了得,但我只需三千奪天劍就夠了,算是還你奪運劍之情。”
江武與獨孤三千,現在算是至交又是知己。
相互給予對方功法或者東西,好像有失純粹的友誼,其實不然。
因為兩人都知道對方能夠一直與自己同行,所以才互相傳授,算是共同進步。
如果一人進步極大,一人天資很差,那麼天資很差那人,可能不會接受天資高絕那個人的任何東西,因為他無法給對方回報,一旦接受了對方的東西,基本上就沒有反饋的能力。
那樣的話,友誼才算不那麼的純粹。
比如當初的梁山,如果梁山一直當江武是他少爺的話,他會接受江武的一些好處,因為他會一直侍奉江武。
但是如果他將江武當成朋友的話,那麼他就不會接受江武的任何東西。
跟江武結拜成兄弟之後,才敢接受江武那外人一生無法企及東西,因為他想成長,想與江武同行。
而江武與獨孤三千就不需要有太多的顧忌,所以當初他接受江武魂識傳授奪運劍的時候,沒有一絲感激和愧疚,因為他知道自己有能力給江武回報。
而江武接受獨孤雲天那元識魂丹時,也沒有任何負擔,因為他知道自己能夠給與獨孤三千很大的幫助。
所以,接收獨孤三千現在的傳授,江武也沒有一絲心理負擔。獨孤三千說是還人情也不過是藉口而已。
江武沒有說話,但是卻給獨孤三千傳音,將自己對奪運劍真意的感悟傳給他。
語言傳授,可能不能讓他直接領悟,卻能加快他領悟到奪運劍的真意。
然後江武與獨孤三千幾乎是同時有些震驚的看著對方。
奪運劍真意,獨孤三千參悟了好幾十年都沒有參悟到,他震驚是理所當然。而江武的震驚便是腦中多出的一招劍法。
劍法還沒有名稱,而且也算是極為淺顯的一種理念,一種想法而已,還不算是完全成型的劍法,可以說連放到演法神壇上都無法形成長劍那種。
江武給獨孤三千的算是一種精髓,而獨孤三千給江武的卻是一種想法而已。
但是江武感覺獨孤三千給自己的這種想法的價值,要比自己給他精髓的價值要高很多很多。
因為如果那劍法成型,就是一種極為高絕的劍法,也許能夠放到劍二十四中的第二十四劍上也說不定。
因為它如果成型,就可能具備起死回生的能力。
兩人震驚過後,就微微一笑,沒有過多話語,然後就招呼上獨孤輕若和鍾書,繼續前進。
不知道是跟獨孤輕若獨處了幾個月,還是因為一年多的悟劍,獨孤三千的性格好像開朗了一些。
雖然依然是時常在悟劍,但是有時候也會主動說說話語,跟江武說的比較多,有時候也會跟獨孤輕若聊幾句,就算是之前幾乎算是被他無視的鐘書,有時候也能接到獨孤三千的一兩句傳音。
江武挺喜歡獨孤三千這種變化的,他雖然不會不喜歡那種沉默寡言之人,但是百年旅途,若是難以說上幾句話的話,還是會有些鬱悶的。
七天之後,天星飛舟就跟著江武手中同盟令所指引的方向,到了一處平淡無奇的山谷。
落到一座巨石前,都沒有受到任何攻擊,顯然附近是沒有守門人一說。
同盟令上發光一道流光沒入一塊普通巨石上之後,巨石自動形成一道漆黑入墨的門戶,就像獨孤家族一樣。
沒有過多話語,江武與獨孤三千並肩而行,走在前頭,四人一起進入了小千世界。
跟青木一族的小千世界一樣,沒有任何的難關,眼前的畫面跟石毅那處小千世界有些相似。
但是這裡一邊是巨木森林,一邊是山石泥土之地。
前方人員不少,看著江武等人也有些好奇,但是除了一些年幼的小孩之外,大多數人都只看了江武四人一眼,就直接無視。
“可是木實讓你等前來?離開吧,吾等不會出山。”
一道聲音還算隨和,但是卻帶著一份冷漠在天地間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