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2 / 4)

小說:至仙道 作者:翱翔1981

家的修真社會很發達,許多問題根本就難不倒人家,甚至跟本就不叫問題,人家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

這就像古代和現代相比。古代之時,生產力低下,想要點個火都得費半天力氣,打火石打的啪啪響,最後出來的才是屁大點兒的火星子。可現在呢?大拇指頭一按,出來的可是火,燃燒的火,只要手指頭一直按著,這火就不會熄滅,除非沒汽了。

金光道長因為一直處在原來那個靈氣濃郁無比的星球上,思維已經成了定性,自然也就將心境這一點算漏了。

第57章 :聽道(二)

金光道長算漏了,李春明自己就不能漏了。如果再漏,那李春明可真就離仙道無緣了,不禁如此,也再也見不到他那至親的師傅金光道長了。

在李春明沒有明確自己的道的時候,李春明修煉成仙的目的,就是去仙界與師傅金光道長團聚。

寶心道人講道,李春明自然聽得很認真,還是極其認真。因為寶心真人乃是元嬰初期的大高手,雖然所講的修煉心得,從本意出發還是想叫這些修士們聽進去,可因為口才的緣故,還是有許多東西說的雲裡霧裡,讓那成千上萬的修士聽的雲裡霧裡,不明其意。

可李春明不同,李春明是什麼人,那是從小飽讀詩書的世家子弟,文學方面的功底自然很是深厚,而且還是元嬰期的高手,被寶心真人這麼一講,李春明這麼一聽,還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注:題目中所說的“道”,並不是真正的道。而是一個對心境的稱呼罷了。如果真是“道”,題目也不會寫成聽“道”了,而是聞“道”。請讀者不要在意,看過之後一笑便罷,切勿較真。)

李春明在修為上可是和寶心真人同屬一個級別,而且文學方面的造詣也不低,即使寶心真人說的再爛,李春明還是能明白其中的意思的。可不會像那些修士一樣,聽的雲裡霧裡,雙目迷茫,抓耳撓腮。

李春明靜靜的聆聽著寶心真人所講的東西,雙目不像那成千上萬的修士一樣,是那樣的迷茫,而是眼睛明亮的很,精光閃爍,顯然是有了明悟。

李春明暗道,這次“論道大會”還真是不虛此行啊。

這寶心真人因為是第一個上臺講道,為了來個開門紅,寶心真人所講的可是真夠詳細的,可就是因為境界的差距那些那些金丹期的修士根本聽不懂,而李春明因為與寶心真人同屬一個境界的元嬰初期高手,自然能懂的寶心真人所講的東西,而且從中悟出了不少東西,可以說是舉一反三也不為過。李春明明顯感覺到刺激不曾增長的心境修為在這一刻,增長了。

雖然僅僅是那麼一點,還不明顯,可只要持之以恆下去,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想修練下去,這是一條捷徑。

帶著期待的目光,環顧了周圍的這些元嬰期的高手,李春明笑了笑。

現在的李春明還真是期待這些人的講道啊,博百家之長,成自己之道,這就是李春明的想法。

每個人的修煉方法都有所不同,有優有劣,但殊途同歸,其中的一些方面都還是可以值得借鑑的。

李春明欲要博百家之長,來完善己身。自然是打著得窺一些他們的修煉方法,來成就自己。

這些人的口才都不怎麼地,講道給那些金丹期的人聽了,自然是雲裡霧裡,分析不出什麼。可李春明那就不一樣了,因為李春明的文學造詣已經有了一定的成就,那就不同了。

打個比方,寫文章要寫出比喻句,來修飾某一個人,某一個動作……

可比喻句怎麼來的,難道是胡編亂造的?不,不會。那叫人怎麼看,風馬牛不相及,那自然是敗筆。寫文章,不管是怎麼寫,即使是像仙俠這類天馬行空的小說,但他也有一定的現實依據,根本不可能與現實不貼近。

天馬行空是好,可驢頭不對馬嘴那就是敗筆了。

寫作,看別人所看不見,想別人所不想,現在的李春明亦是如此。

寫比喻句,從一個簡簡單單的被打的倒飛出去,就可以聯想到風箏。

……他就好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劃落下去……

李春明聽了這些人講道,自然能從他們言語中可以看出一些他們修煉的一些端倪,從而再推理一番,雖然不能窺得全部,但一小部分還是可以。

他們所講的雲裡霧裡,糊弄金丹期的修士還可以,可對於李春明根本不起作用。

只能說是越掩飾,越幫助了李春明。

欲蓋彌彰,只能幫助李春明,而糊弄不了李春明。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