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的站著。
呷了一口茶,張元泰打量了一下寧無缺,頗為滿意的笑了笑,看向自己的墨寶,不由問道:“仲遠也喜歡丞相的詩?”
在白雲觀的藏書閣裡,寧無缺瞭解到在這個時代,曹艹的形象極為高大,並非如後世一般是“梟雄”、“殲雄”,曹丞相不僅在政治上有建樹,就是詩詞上,也頗為了得,更是開創了建安文風,是建安七子之一。
“丞相乃偉丈夫矣,一首《龜雖壽》,興會淋漓,豪言萬丈。員外雖不是丞相,但能將丞相之詩寫得如此大氣磅礴,也是一絕。”寧無缺稱讚著,很是巧妙的拍了拍張元泰馬屁。
張元泰高興的笑了笑,“對極,丞相定三國,卻匈奴,為我華夏鞠躬盡瘁,豪氣干雲,心嚮往之。”
原本張元泰就對寧無缺頗為關注,此時又有共同語言,心中更是歡喜,“寧公子如此博學,縣試三甲有望,張家鎮又要出一位舉人了。”
寧無缺對舉人什麼的無所謂,笑了笑,這笑容看在張元泰眼裡,以為是寧無缺太自信,不過,他骨子裡也是很自傲的人,而且,自認為讀書人就應該有傲骨,也不以為意。
“春蘭,取紋銀五十兩,贈與寧公子。”張元泰看了眼丫鬟,而後還不等寧無缺拒絕,又道:“仲遠還勿拒絕,張某比不得丞相,卻也不是迂腐之人,家中銀兩夠花就行,多了散財免災,五十兩紋銀,算不得什麼。”
寧無缺張了張嘴,五十兩紋銀,什麼概念?這年代,一兩銀子夠貧窮人家半年開銷。張元泰還真是樂善好施的主啊。換句話說,就是有錢沒處花的那種。
“如此,謝過張老爺了。”寧無缺恭敬作揖。
張元泰點點頭,看了看外面已經天黑,起身道:“明曰就要去縣裡,寧公子先去休息吧,明曰一早,會有丫鬟去叫公子。”
“秋菊,送寧公子去廂房休息。”
“是,老爺。”剩下的那個小丫鬟脆生生的應聲,看向寧無缺,“寧公子,隨奴婢來吧。”
寧無缺朝張元泰一作揖,退出書房,這才隨喚作秋菊的小丫鬟穿過七繞八折的長廊,張府佔地極大,幾乎是一個小的園林了,偶有點著燈籠的家丁走過。
來到一處黑屋之外,黑暗的天空,驀地吹來一陣陰風。
那陰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