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守不攻,完全將自己當成了顏東程練劍的靶子,以顏東程連動作都說出來的布武,他若是攻,輕易就能打斷顏東程。
又是純粹的招式比拼,冷劍與弧刀碰撞出一竄竄的火花,兩人的身影快速交錯,在聖臺上留下竄竄殘影,叮叮咚咚的聲音像是寶珠落玉盤一樣清脆。
顏東程攻得迅猛,劍花不絕,鷹旗守得沉穩,滴水不漏,戰圈不出方圓兩丈,狹小空間之內的種種招式變化反而更能令人全神貫注,心神皆被奪。
也不知過了多久,明月落入山澗,天邊開始出現了曙光顏東程忽然一震手上神劍,七尺神芒吞吐,沉喝道:“注意來!”
所有人都心中一緊,神招來了,顏東程卻是沒有能力脫離內勁演化神招奧妙,所以,這一招將是實實在在的修為比拼。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四句意境之詩響徹天地,顏東程的劍像是靈蛇一樣竄動,飄渺無定,落在鷹旗眼中,瞬間恍惚,竟發現眼前全是顏東程舞劍的身影,四面八方,鋪天蓋地,每一劍都刺向自己要害。
鷹旗閉目,雙手執刀,刀鋒似緩實快,而且是快到極致,一連往身前劈出七刀,七刀奪目刀芒橫三豎四的織成一張疏網向前鋪去。
叮,叮,叮刀劍在間不容髮之際連連碰撞,擦過髮絲,面孔,劃過衣襟,手腕,驚險到極致,眾人的心都懸了起來,極為緊張,生平少見這般精彩刺激的近身搏鬥。
“上步掄掛丁步點劍,左弓步攔,右弓步攔,左弓步攔,轉身旋轉掃劍,雲劍右弓步平斬……”神招未盡,但已不可建功,兩人同時神力一撤,刀劍失色,又再次回到招式的拆解之上來。
儒門眾人都深知此番布武其實主要是針對江湖散修,所以都儘可能簡單易懂,在來的路上著實花了不少心思的,像顏東程這樣將一整套劍法的口訣簡化到這種程度可不是容易的事情,雖然會因此令學習者難以將一般招式與其中的神招連貫起來,但久習之後還是會有收穫的。
從責任心這一點來說,三教之中確實只有儒門做到了完美,佛道兩家遠遠不及。
顏東程的劍足足演練了近半個時辰才收招,抱劍對鷹旗深深一鞠躬算是謝過,然後轉身面對聖山眾人,朗聲說道:“晚輩不才,自悟劍道五大境界,願與天下人論證,各取所需。”
許多人都露出雀躍神色,劍是毫無疑問的百兵之王,不說劍道如何,就憑它是天下間最受歡迎的兵器,超過一半的江湖人都以劍為兵,修習劍法,古往今來皆如是,自然英才輩出,推陳出新,練劍的途徑,意劍氣劍,各種各樣的劍道意境數不勝數,向來為人津津樂道,很多人都頗有心得的。
“我練劍,將貫穿一生,所以我將人生的階段意義融入劍道,獨創五大境界,第一境界,利劍無意,少年鋒芒畢露;第二境界,軟劍無常,恃才傲物害人終害己;第三境界,重劍無鋒,實力卓絕已化繁為簡,捨棄了技巧;第四境界,木劍無滯,自此入道,萬物皆可為劍,意如行雲流水;第五境界,無劍無式,人生已經完滿,一人意志造就一方天地,虛無也是劍。”顏東程論述自己對劍道的感悟,字字鏗鏘,神采飛揚。
很多人都露出沉思之色,似乎在分析顏東程這劍與人生的五大境界,心中暗自讚歎,這別樹一幟的劍道境界,練劍同時也是修身養性,劍道即人生,若能一同達到高峰,豈不美哉?
“不妥,劍與人生不該相提並論。”聖山上一名白髮宗師忽然高聲說道:“自古武之道,殛有悖天道者。故劍道於人道之上,而從於天道,若劍落得與人一樣的境界,便終究不是劍道的最高境界。”
“劍道於人道之上?”不但顏東程,很多人咋聽之下都覺得難以接受,細想又覺似是而非,朦朦朧朧。
“我不同意,道家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之下,人道為大,古以庶民逞英雄為劍道始,又以諸侯爭王之勢為劍道中,然大道無行大音稀聲,遂以仁者之劍為王道劍勢,即庶民之劍,諸侯之劍,王者之劍,如此也是人劍相映,顏小友的五大境界與這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又是一個金丹宗師出言,對顏東程的劍道境界頗為讚賞的樣子。
“神話傳說之中有人修成心劍,心中一個念頭就是一劍,意念何其多也,不死不滅,劍也就無窮無盡,不知這心劍之境與顏小友的無劍無式之境相比如何?”
“胡說,那也只是傳聞而已,你以心為劍,又將為人之本的心置於何地,豈不捨本逐末,明珠暗投,不合邏輯。我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