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被驚動,在山門之外阻攔。
可大家似乎頗有忌憚,對這個看不清面容的男人根本不敢出手,不斷出言辯論,也不斷被打回……
終於,到他了。
年輕男人對他笑了笑,提了一個問題。
‘你們佛門有言,放下屠刀則立地成佛,敢問,這話將那些一心向佛、做盡善事卻蒙受莫名苦難,甚至只能勉強轉世成人的生靈,擺在了何處?’
擺在何處……
玄奘陷入苦苦的思索,睡夢中的他開始輾轉反側,最後猛地坐了起來。
外面天已經亮了。
玄奘不覺出了渾身大汗,便從床榻上翻身下來,到了一旁臉盤架前想洗把臉,但他抬頭看了眼銅鏡,卻是心底一顫。
銅鏡中,一個身著白色袈裟的年輕僧人正含笑看著自己。
猛然回頭,身後空無一物,而玄奘再次看向銅鏡時,那人竟已經站在了他身後。
“你、你是何人?”
玄奘身體幾乎僵硬住。
只聽那鏡中白衣小僧的嗓音在他心底響起,“我?我是來為你揭示佛門面目之人,你心底不是有諸多疑惑嗎?說與我,我答於你。”
“我,為何要信你?”
“你已經信了,不是嗎?看看我這身打扮,還不知我的身份?佛門封我做地藏王菩薩,卻根本不知我本就是佛門最怕的天外之魔,你所信的佛,根本不堪一擊;你所持的念,其實不過爾爾。”
玄奘面色慘白,那鏡中外魔在仰頭狂笑,他卻不斷退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第八百二十一章 一僧白馬向西行
二郎不知外魔亂,靜心修行待功成。
名為玄奘的佛門少年漸漸長成,南洲恰逢大唐盛世,百姓富足、安居樂業,大唐自稱中土,雄踞南贍部洲,萬邦來朝。
玄奘在少年時便有菩薩託夢,言說他日後要為佛門興盛出一份力,年紀輕輕便被南洲各處名山大廟中的老僧所知曉。
在玄奘二十歲時,背起佛婁、五年遊學,足跡踏遍小半中土,漸漸明悟了一個道理。
如今在中土流傳的佛門經文大多不全,且有諸多遺漏、更改之處,更屬一種‘小乘佛教’。
又聽聞西天靈山、佛門起源之地,有‘大乘佛教’,玄奘漸漸就有了去一覽真正大乘佛經的想法,動了西遊取經的念頭。
玄奘遊學之後歸於長安旁洪福寺修行,期間還有一處為報親生父母之仇而與大唐借兵之事,算是與朝堂有了少許聯絡。
時,涇河龍王犯了天條,按理當斬,但執行斬龍之事的,卻是唐太宗的大臣魏徵。
這事雖奇特,但也算不得什麼,畢竟按照天道輪轉之理來說,天上有正神仙位,對應天道;地上有朝堂官位,對應人道;幽冥有陰司衙門,對應鬼道。
三道皆有定理,人道的大臣接個天庭旨意,去做一次監斬官,雖有些新奇,倒也不難解釋。
魏徵領命之後自然十分重視,他雖非常人,但畢竟是凡人,對鬼神頗有敬畏之心。
那要被斬的涇河龍王得人指點,託夢去求唐太宗救命,唐太宗雖是當代人皇,但何曾見過龍王?新奇之下也就答應了。
到了行刑之日,涇河龍王被捉去天庭,唐太宗跑去找魏徵下棋,不讓魏徵有機會入睡,在夢中監斬涇河龍王。
可魏徵並不知自家陛下是何意思,也不想掃了陛下的雅興,就在一旁陪著。
正到午時三刻,魏徵捻棋思索時,突然仰頭就倒,閉目昏睡。
唐太宗自不知夢中斬龍王之事,還對左右笑道:“愛卿為國事操勞辛苦,其情可嘉。”
話音剛落,魏徵睜開眼來,連忙跪下告罪,太宗賢德,自不會問他罪過。
這君臣二人又下起棋來,但剛下了几子,門外就有兩員大將向前來,將一碩大的龍頭扛到了前廳,還對唐太宗興奮的大喊:
“陛下!快來看!這還是第一次有這等奇事,在雲端掉下了一隻龍頭!”
唐太宗大驚失色,連忙到了魏府前廳,看到那龍頭慘狀,差點白眼一翻就閉過氣去。
總算,這位天子也是刀山火海中一路拼殺出來的,心性過人,勉強穩住了陣腳,卻是知道自己有負所託,魏徵還是斬了這涇河龍王。
唐太宗嘆了口氣,命人將這龍頭厚葬,隨後便回了宮中,悶悶不樂幾日便害了病症,每日無法入眠,入眠便會做惡夢。
太醫束手無策,兩位門神也鎮不住這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