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或許從來沒有離開過部落地區一步,而現在,她的女兒卻可能身處義大利的妓院。在東歐國家摩爾多瓦的鄉間,可能連續開車經過好幾座村莊,也找不到一名年齡介於16到30歲的女性。
情況惡化的第三個原因是艾滋病。以前,一個女孩被賣到妓院肯定代表命運悲慘,但是通常不代表被判了死刑,而現在,嫖客因害怕被艾滋病感染而偏好少女,認為她們感染的機率較低。在亞洲和非洲竟有此一說:與處女性交,可以治好艾滋病。這樣的傳說,使得妓女市場上對從村莊綁架而來的少女的需求增加。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強調性奴隸而非其他的強迫型勞役。任何曾經在印度妓院與印度磚窯待過的人,都知道在磚窯當奴隸的日子更好過些。磚窯工人通常是跟自家人住在一起,工作也沒有感染艾滋病的風險,因此未來肯定有逃離的希望。
奈納和維瓦克在妓院裡捱餓、被打,他們也不清楚自己的父母是誰。從小到大,奈納都叫阿伊奴為奶奶,叫阿伊奴的兒子維諾德爸爸。有時候他們跟她說維諾德的妻子嬪姬是她母親,有時候又說她的生母已死,嬪姬是繼母。但是當奈納想去上學時,維諾德拒絕了她,他用更直白的語言來形容他們的關係。
“你得乖乖聽我的話,”他跟奈納說,“因為我是你的主人。”鄰居試著跟這兩個孩子透露實情。“別人總是說他們不可能是我親生父母,因為他們把我虐待得不成人形。”奈納回憶道。這對姐弟偶爾會聽到甚至看到米納來到門前呼喊他們的名字。有一次米納看到奈納,告訴她:“我是你媽媽。”
“你不是,”奈納回答,“嬪姬才是我媽媽。”
維瓦克也看見過米納。“我以前常看到她被打。”他說,“他們說我媽媽已經死了,但是鄰居說她才是我媽媽。我總是看到她回來。”
奈納和維瓦克沒上過一天學,也沒看過醫生,很少踏出妓院的門。他們被支使做家務,比如掃地和洗衣服。他們身上的衣服破破爛爛,妓院也不給鞋子穿,以免他們更容易逃走。奈納快12歲時,有一天,他們要她在一個老男人面前走兩圈,這讓她相當不自在。“我向‘媽媽’打聽那個男人,”奈納回憶道,“結果她把我毒打一頓,叫我回去睡覺,不準吃晚飯。”
兩三天之後,“媽媽”叫奈納洗澡,帶她去市場,給她買好看的衣服,還買了一隻鼻環。“我問她為什麼要買這些東西給我時,她又開始罵我。她說不管那個男人說什麼,我都要乖乖照做。她還說,‘你爸爸已經收了那個男人的錢,把你賣了’。我開始大哭。”
嬪姬要奈納穿上新衣服,但是奈納把衣服甩開了,坐在那裡泣不成聲。維瓦克剛剛11歲,個子矮小,看起來乖乖的,卻遺傳了他母親不肯屈服的脾性。他懇求“父母”和“奶奶”放姐姐一馬,或是幫她找個丈夫。可維瓦克每一次求情,只是換來又一次毒打,一邊捱打還一邊被奚落。“你一毛錢也沒賺過,”“父親”嘲弄道,“別自不量力了,你以為自己是個英雄能保護得了你姐姐?”
然而,維瓦克沒有洩氣,他鍥而不捨地與虐待者對陣,懇求還姐姐自由。在這個鎮上,警員、政府官員、印度教祭司和有頭有臉的中產階級市民都對強迫賣淫視而不見,唯一可以聽到的良知之聲是一名11歲大的男孩發出來的,而他每一次發聲,都遭到一頓毒打。他的直言不諱,並沒有為姐姐帶來好處;維諾德和嬪姬把他鎖起來,逼奈納穿上新衣服,賣淫為娼的事業從此展開。
“‘媽媽’跟我說不用害怕,因為那個男人不錯,”奈納回憶道,“接著他們把我鎖進一個房間,那個男人已經在裡面了,他叫我從裡頭把門鎖上,然後湊了過來,我打了他一巴掌,他強暴了我。”
有一次一位恩客給了奈納小費,她偷偷交給維瓦克,姐弟倆認為也許可以用電話(他們都沒有用過這個科技產品)找到那位自稱是他們真正母親的神秘女子,好向她求救。但是當維瓦克試著打電話時,被妓院主人發現了,兩個小孩又被一頓毒打。
阿伊奴打算用美人計來讓維瓦克分心,她命令他和娼妓性交,他慌亂地逃開了,嬪姬又是一頓狠打。維瓦克既憤怒又恐懼,認為唯一希望就是他逃出妓院,試著找到那位自稱是他們母親的女子。維瓦克打聽到女子名叫米納,住在福布斯根傑鎮。一天早上他逃到火車站,用奈納的小費買了一張車票。
“我嚇得渾身發抖,以為他們會來抓我,把我剁了。”他回憶道。到了福布斯根傑鎮之後,他一路詢問,拖著沉重的步伐終於走到紅燈區,攔住路人一個個問:米納在哪裡?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