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機構”把重點放在教育鄉村兒童,尤其是女孩上。克里舍的招牌方案是“鄉村學校計劃”。捐助者捐助1。3萬美元,再加上世界銀行給予的1。3萬美元,以及亞洲開發銀行提供的另一筆1。3萬美元,就可以在柬埔寨的村莊建立一所學校。
格里哈爾瓦靈機一動:他的學生可以出資贊助,在柬埔寨成立一所學校,用這種方式來強調公共服務的重要性。剛開始,學生及家長出於禮貌而響應,態度謹慎,不過後來發生了“9·11”事件,大家突然開始對更廣大的世界投以熱切的關注了,他們積極配合這項計劃,學生透過烘焙糕餅義賣會、洗車服務及才藝表演來籌款,也自發研讀柬埔寨的戰爭及屠殺歷史的資料。最後,他們把學校建在了靠近泰國邊界的柬埔寨城鎮拜林。該鎮有許多便宜妓院來滿足泰國男人的需求,因此惡名昭彰。
2003年2月,學校興建完工,格里哈爾瓦帶領由上湖學校19名學生組成的代表團到柬埔寨參加啟用典禮。也許有人會不屑地說,把這趟行程的經費省下來再建一所學校豈不是更划算?但事實上,對於那些美國學生而言,這趟參訪是極其重要的校外學習機會。他們吃力地拖著一箱箱文具上了汽車,當汽車離拜林越來越近時,他們發現柬埔寨的需求遠比想象的還大。通往拜林的碎石泥路上車轍痕跡極深,車子幾乎無法開過去。他們還看到一輛推土機因誤觸了地雷而翻倒在彈坑旁。
這群美國人抵達柬埔寨的學校,看到校牌上用英文和高棉語寫著“上湖學校”。他們受到熱烈歡迎。柬埔寨人蜂擁而至,為首的是一位缺了一條腿的校長,他也是地雷的受害者。當時柬埔寨男人受教育的時間平均只有2。6年,女人更短,平均1。7年,他們對於新學校的感激程度,美國人幾乎無法想象。
學校的開幕式以及待在柬埔寨的一整個星期,在美國學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上湖學校的學生和家長決定跟柬埔寨的這所同名學校建立長久持續的友誼。美國人籌募資金,聘請一位英文老師在該校任教,併為他們安裝網路,建操場,寄書。到了2006年,美國的上湖學校決定每年成立代表團,派遣學生及老師趁春假期間到柬埔寨教英文和美術。2007年,師生家長決定也在迦納支援一所學校,並派遣代表團前往該校。
“我從事教育36年,這是我做過的最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弗蘭克·格里哈爾瓦表示。柬埔寨的上湖學校的確位於一個特別的地方,途中的橋樑已被沖走,你得跨過一條小溪才能走到學校,但是校舍並不是在發展中國家經常看到的破爛建築。學校共有270名學生,年紀小到6歲,大到15歲。那名英文老師受過大學教育,英語講得流利。我們到該校參觀時,最震驚的是看到六年級學生正忙著用雅虎的賬號傳送電子郵件給美國上湖學校的學生。
其中一名正在寫信的學生是13歲的女孩昆索奇雅,她即將成為她們家第一個從小學畢業的人。她父親死於艾滋病,母親也感染上了,必須時時照料著。昆索奇雅骨瘦如柴,黑色長髮略顯乾枯。她很害羞,兩肩因貧困的重擔而下垂。
“媽媽鼓勵我繼續上學,但有時候我覺得應該出去賺錢。”昆索奇雅說,“我沒有爸爸可以養媽媽,所以也許應該由我來養媽媽。我去割草或種玉米,一天可以賺70銖(略多於2美元)。”
為了緩解這樣的經濟壓力,“美國柬埔寨援助機構”發起“女孩有志氣”(Girls Be Ambitious)計劃,說穿了就是賄賂家庭,好讓女孩繼續上學。如果女孩在學校全勤一個月,她家就會得到10美元。墨西哥和其他國家皆採用類似的方式來提升女孩教育,效果顯著且費用低廉。昆索奇雅家現在就固定領取這樣的津貼。對於無法資助整所學校的捐助者來說,這是切實可行的打擊人口販賣的方式之一,每年每個女孩只需要120美元。這樣的方法大有幫助,因為遭受販賣的通常是像昆索奇雅這樣的女孩。她們的家庭非常缺錢,女孩又受教育不足,人販子總是打著保證她們將在遙遠城市裡得到像賣水果這種一流工作的幌子,成功將她們拐走。
昆索奇雅在柬埔寨的上湖學校前。
(拍攝:尼可拉斯)
昆索奇雅帶我們去她家,那是在學校附近田地裡的一間搖搖欲墜的簡陋小屋,為了抵禦洪水與害蟲,小屋被架在了樁子上。屋裡沒有電,她的所有家當都在一個小袋子裡。她永遠不需煩惱今天要穿什麼:她只有一件襯衫,沒有鞋子,只有一雙夾腳拖鞋。昆索奇雅從來沒看過牙醫,只去看過一次病。每天她從鄰近的小溪打來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