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為了這件事1
當初,陳風帶領朱元璋的手下大將徐達等人,一路北進,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一直打到了大都,將韃子皇帝妥歡帖木兒趕出了大都,奔走上都,中原百姓,皆為之歡喜。
但是,戰爭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中原打了這麼多年的仗,民生凋敝,百姓們生活困苦。大明的國力,已經無力再支援繼續的戰爭了,也沒有充足的武力來支援,由於徐達的冒進,導致了大明軍隊損失不少,因此,當時的戰爭,沒有繼續打下去。
現在,經過兩年的修養生息,大明的國力,已經開始恢復,尤其是,新的騎兵部隊,被訓練了出來,朱元璋是不會眼睜睜地看著韃子在上都和大同虎視眈眈地望著中原,隨時都會撲上來的。
所以,現在已經到了時候,徹底消滅韃子!
雖然冬季的時候,土地乾燥,不會由於降雨而變得道路泥濘不堪,非常適合騎兵作戰。但是,大明的軍隊,相當一部分都是從南方招募來的,不適應北方的嚴寒,所以,朱元璋仔細考慮,沒有在冬天的時候發動進攻,現在春暖花開,才找陳王爺來商議。而且,繼續討伐韃子,大都的守軍,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朱元璋這次請陳風來,就是當面討論此事。
“北伐之戰,將是關係我大明重要的一戰,所以,我們必須嚴密籌劃。”聽到朱元璋這般說,陳風知道,想要再拖著,肯定是不行的。
不過,想要快刀斬亂麻,也沒有那麼簡單,畢竟,蒙古人打不過,就會跑,跑到蒙古草原上去,己方就沒轍了,然後,他們還會時不時地來騷擾一下,縱觀古今歷史,遊牧民族都是喜歡這麼幹的。
“正是如此,所以,才請皇弟到應天來,朕就是想要聽聽你的意見,論打仗,整個大明,也找不出第二個比你還會打仗的人來。”朱元璋說道。
自己打仗第一?要是一般人,聽到了肯定會心裡樂得屁顛屁顛的,其實,陳風知道,朱元璋這麼說,只是希望自己一同出兵而已。
大都是自己打下來的,那裡幾乎就是陳風的第二個封地了,而不論是上都,還是大同,想要打這兩個地方,肯定都是從大都出發。
除了要陳風配合著供應糧草補給之物,最重要的,恐怕就是要陳風出兵了。
想要陳風出兵,可不是朱元璋聖旨一下,就可以的,朱元璋考慮得很多,比如,必須要跟陳風商議一下,獲得陳風的足夠的意見才行。
現在,聽到了朱元璋這麼說,陳風立刻說道:“微臣只是在前線領兵作戰,掌握了些實戰技巧而已,要是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那還是皇上的眼光最長遠。”
陳風這麼一說,朱元璋臉上一樂呵:“皇弟,你就不要誇朕了,朕知道你才是不敗戰神,關於我們的這次北進,你有什麼想法?”
朱元璋問到陳風的意見,陳風也就毫無保留,其實,這段時間裡,他也一直在想,該怎麼樣去打這仗。
現在,聽到朱元璋一問,陳風說道:“現在,我們主要的敵人,分佈在兩方面,第一,就是上都的韃子,這裡住著包括韃子偽皇帝妥歡帖木兒在內的韃子的主要行政中樞,至於兵員,這兩年韃子雖然拼命地擴充軍事實力,人數也不會超過十萬,其中,真正有戰鬥力的,恐怕不會超過兩萬。”
“而在大同,是韃子的皇太子與大將擴廓帖木兒所部。他們手下的軍隊,應該不會超過八萬人。這個擴廓帖木兒,並不像傳說中的那樣,三頭六臂,非常能打仗,雖然在開始的時候,取得過一些勝利,但是,那都是當時我紅巾軍才剛剛成立,沒有經驗,沒有組織,連武器都缺乏。現在就不同了,我們兵精糧足,訓練有素,再打仗,這擴廓不是我軍的對手。”
陳風先分析了兩股敵人,對於這兩股敵人,陳風分析得非常到位,朱元璋一邊聽,一邊點頭。
“那麼,依皇弟的看法,我們該如何進軍?”朱元璋問道。
“我們如果只打擊一處,那麼,另外的一處,恐怕會前來支援,所以,我們必須要同時進行,要打,就將這兩面的敵人,徹底地消滅乾淨。”陳風說道。
陳風這麼一說,朱元璋滿意地點了點頭,其實,論到打仗,朱元璋也是行家,剛剛的話,雖然是他在問陳風,其實,朱元璋心裡,也有了想法,正巧,還與陳風的不謀而合。
要打,就要同時進行,兩面的敵人,一起幹掉。
陳風當初留著不打,雖然真實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鳥盡弓藏,得留著對手。但是,對朱元璋的解釋,也是他自己手裡的武力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