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主管兵部事務。
遠在大都,沒有跟隨朱棣出兵的大都守衛長官羅貫中,被封為了戶部尚書,主管大明朝的錢糧,此時,他應該已經從大都出發,準備來上任了。
劉狗兒,被封為刑部尚書,主管大明朝的刑律。雖然劉狗兒對這個任命不是很感冒,屢次拒絕,而且覺得自己也沒有足夠的能力,但是,朱棣一力堅持,而且,原來的那些情報人員,都被填充到了劉狗兒的手下,幫助劉狗兒處理事務。
劉彥昌,被封為了大明朝的水師大元帥,太湖水師,正式命名為了大明水師,總管整個大明朝的水軍。
大明朝現在的主要官職,都換上了來自大都的人,他們,是決定大明朝的命運的新的一班人馬。
原來的官員們雖然眼紅,但是,他們也知道,自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朕現在還年輕,資歷尚淺,有些事務,還需要師傅多多提醒,所以,朕在皇位之旁,另設一位,請師傅就座。”朱棣說道。
說完,在皇位的下方,兩名太監,抬出了一把太師椅來,放在那裡。
雖然陳風早已經推辭過,但是,現在看來,朱棣還是把這件事當作了重點。
每一個皇帝,都不希望自己腦袋上還有一個人在指手畫腳,不管是對是錯,皇帝都是有絕對的決斷權的,雖然現在朱棣將陳風高高捧起,但是,陳風也知道,這會成為以後矛盾的一個根源。
陳風絕對不能答應。
“啟稟皇上,微臣忝為太師,已經甚感皇恩浩蕩,能夠見面不拜見皇上,已經是從未有過的殊榮,若再在朝堂之上,皇上身邊就座,實在是大不敬,這件事,微臣萬萬不能答應。”陳風說道。
兩人的對話,讓其他的人不由得嘖嘖稱奇,以前的歷史中,出現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哪裡有天子,主動找這麼個人,給自己添堵來啊。
而現在,朱棣就這麼做了。
而另一方面,被請來的陳王爺,居然還不受這個位置,真是件奇事。
“皇上,現在天下已定,微臣想要告老還鄉,還望皇上恩准。”陳風繼續說道。
聽到陳風的話,朱棣的眼皮跳了兩下,他知道,這是陳風早就打算好的主意,但是,他真的捨不得陳風走。
在朱棣的眼裡,陳風真的是一個好師傅,一直都在教他打仗,而且,還把大都的兵馬,放心地交給他率領,而他也不辱使命,將這支兵馬,帶回了大都,而且,這支兵馬,以後就會作為大明朝的絕對的核心力量,捍衛皇權。
“師傅,這件事以後再說,徒兒今日可是登基之時,師傅不會掃了徒兒的興吧?”朱棣問道。
朱棣的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了,陳風終於無語,說道:“既然如此,那皇上,這件事就等您登基結束之後再說,微臣征戰多年,真的是想要回家守著那一大堆金銀財寶過日子去了。”
陳風這話一說,下面的官員心中暗笑,這才是真的,陳王爺家裡金銀無數,又不貪戀權力,這般急流勇退,還會造就一樁美談啊。
“師傅,請坐。”朱棣說道:“不管以後您坐在什麼地方,今日,請聽從徒兒的安排。”
朱棣的話足夠誠懇,陳風也不能駁了朱棣的面子,於是,只好謝過之後,坐到了朱棣給安置的位置上。
自古以來,皇帝坐在龍椅上,下面的群臣,都是站著的,最多有幾個老女人,垂簾聽政,不過,縱觀整個歷史,也不超過十個人。而像現在陳風這樣的,可謂是曠古至今的第一人了。
下面的群臣卻沒有什麼意見,每個人在心裡都想著,若是陳王爺有野心的話,那龍椅,根本就輪不到別人去做。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下面,群臣恭敬地拜而叩首,這是第一次對新登基的皇上的參拜,這個儀式,是最重要的。
“報…”就在這時,突然,大殿外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護衛,跑著到了大殿外面:“啟稟皇上,有緊急軍情。”
朱棣剛剛登基,就來了又一個考驗。
“呈上來。”朱棣說道。
拿著驛卒送來的緊急公文,朱棣開啟一看,頓時,眉頭一皺。
“皇上,不知是何重要軍情?”陳風在一旁問道。
“還是蒙古人,一支韃子大軍,人數有三萬之眾,正在侵犯我大明朝的邊界,先鋒,已經到了離大都一百里外的地方。”朱棣說道。
韃子大軍?還三萬人?陳風想起與脫脫達成的協議,頓時在腦子裡疑竇叢生:不可能,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