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2 / 4)

小說:明帝 作者:朝令夕改

擔憂,但她知道朱影龍決定的事情是很難改變的,況且當事人都答應了,自己再反對也是沒用的。

是夜,朱影龍在田淑蘭房中過夜,兩人溫存一宿,沒有做那歡好之事,一來是第二天有重要之事,二來田淑蘭下體初創,不能貪一夕之歡,而傷了佳人。

天啟六年十月二十九日,對於整個大明朝來說,今天發生的事情足以載入史冊,因為它的發生影響了大明朝今後的運程,比起“梃擊”、“移宮”、“紅丸”三案,三案的影響就有些微不足道了,因為它的發生標誌著信王這一支政治力量的迅速崛起,進而改變了大明朝破敗衰亡的命運。

信王朱由檢率人闖入通政司衙門,無人敢阻,秀女田淑蘭在眾人眼下,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鼓槌,敲響了塵封已久的登聞鼓,狀告寧國公魏良卿在護送秀女上京途中對她意圖不軌,在她奮力的抵抗下錯手用金釵閹了對方,但是寧國公魏良卿惡人先告狀,反而誣陷她在路上勾引他,故意傷人,朝廷更是不明是非,居然發下海捕文書,全國通緝,走投無路之下在姐姐的幫助下,投靠在北京的姐夫信王,在他的幫助下才沒有被抓入大牢,今天才有這個機會敲登聞鼓,告御狀,把冤情呈告皇上,請皇上為她作主!

這正是登聞鼓一響,天下都震動。

第五章:廷辯交鋒(一)

登聞鼓一響,朝野震動,通政司掌內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俗稱“銀臺”。離紫禁城非常之近,設立在通政司的登聞鼓可不是一隻普通的鼓,據聞是用十二張牛皮製成,傳聞有些誇張,但形容其大一點也不過分,敲起來的響聲據說整個北京城都能聽到,當然這也是誇大了,但傳出去十幾離還能依稀可聞的,跟召集百官上朝掛在太極殿的那個景雲鐘有的一拼。

魏忠賢文淵閣跟一幫子大學士商量遼東和談的事情,幾個大學士吐沫橫飛,爭的面紅耳赤,一個上午下來,除了茶水和取暖的木炭用去不少,沒有一個實際的結果,有同意的,也有反對的,如果不是皇太極要價太高,太上大明朝的自尊了,估計這幫大學士爭都不爭就全體投贊成票了,魏忠賢心理也有些不大樂意,加上昨天被信王掃地出府,訊息已經在京中流傳,幾個大學爭吵他根本就沒有聽進去,這突然聽到外面一陣慌亂,緊接著雜亂的腳步聲傳進了他的耳朵,昨天剛在信王府丟了面子,本來一大早正打算跟天啟帝跟前哭訴一下,不巧的是天啟帝大晌午的去了坤寧宮,他撲了空,他不願意去坤寧宮看皇后的臉色,所以就跑到這文淵閣來了。

十月的北京,已經非常冷了,夜裡更是零下四五度了,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門外灑的洗腳水成了冰塊已經是很正常的事情了,北方乾冷,雖然不像南方那種溼冷,但從溫暖的室內走了出來,溫度急轉而下,魏忠賢頓感脖子涼颼颼的,下意識的縮了一下脖子,兩隻手更是緊緊的縮在袖口當中。

“出了什麼事,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魏忠賢看到幾個低階的太監匆匆從自己面前進過都沒有前來拜見行禮,大為惱火。

那幾個低階的雜役小太監看到權柄傾國的“九千歲”就站在自己面前,嚇的他們頓時腿一軟,撲通數聲全部都跪在了冰冷的石磚之上,不住的磕頭道:“老祖宗恕罪,孩兒們走的匆忙,沒能看到您!”

“起來吧,你們幾個小猴崽子這麼急匆匆的上哪兒去呀?”魏忠賢看他們恭敬的模樣,臉色少霽,問道。

“老祖宗,您沒聽見?”一個小太監稍微的抬起頭來小心的問道,其餘幾個依然額頭碰到地,冷的颼颼發抖,不敢有任何的異動,看來說話的這個太監是這幾個人中的頭。

“聽見什麼?”魏忠賢剛才躲在門窗緊閉的文淵閣,登聞鼓雖然敲的響,文淵閣內爭吵不斷,就算聲音傳了過來,也被爭吵聲掩蓋下去了,魏忠賢是什麼也沒有聽到。

“啟稟老祖宗,是通政司的登聞鼓今天被人敲了,我們就是聽到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大事,這才慌張的去找人問問是怎麼回事。”

“什麼?你說登聞鼓被人給敲了?”魏忠賢頓覺渾身一個激靈,上前扯起那名太監的衣領,一下子將人便提了起來。

“老祖宗,您還是去看看吧,皇上都已經被驚動了。”那太監被魏忠賢的一隻手卡這脖子就快喘不過起來,說起來這魏忠賢沒切了自己進宮之前是一個小混混,倒也學了些槍棒之藝,雖然現在現在用不著他親自出手了,但那股子力氣還在,高手談不上,如是放到戰場上,放到幾個韃子兵應該沒有多大的問題。

登聞鼓一響,全京城都會震動,皇上知道了這並不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