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源源道來,他說,將巫鬼教在麒麟窟內發現的龜山石刻上的內容連線起來,他已經瞭解了屠神之戰前後的大部分歷史,那時候,雖然自炎黃崛起之後天下太平、萬民歸一,人間終於在久經戰火之後終於漸漸得到了祥和寧靜,而人間的領導者更世代相傳,掌握了管理人間的大權,但這所謂的‘大權’只不過是古神們利用人類來制約管理人類的工具而已,實際上凌駕於人類之上的,仍然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神魔異獸。
人世九千載,自古至今世人逢神拜神、遇佛拜佛,說也可笑,這三拜九叩的虔誠叩拜,最終卻因奴性而來,何為奴性?為奴之性;奴性從何而來?曾為奴,而成性。
楊死是這麼說的。
後來人類開始反抗,堯傳為於舜帝,舜帝在位時人類對自由的渴望已經逐漸膨脹,因此在舜帝的鼓動之下,大禹與其父輩開始著力於尋找方法對抗古神,將人類從奴役之中解脫出來。
禹父名‘鯀’,崇伯鯀,按照龜山石刻上對於那段消失的歷史的描述,他才是屠神之戰最早的發起者。
早在鯀領舜帝之命治水之時。已經開始籌措勢力人馬意欲推翻古神異獸們的統治,然而因方式不對,最終非但沒有成功,反而惹得神魔大怒,最終為評定天下神魔怒氣。大舜忍痛殺死手下重臣‘鯀’,名義上是怪罪其治水失敗,其實實際上是以死謝罪、獻媚於神。
鯀雖然沒有成功推翻神魔,卻挑起了這場曠世戰火的苗頭,後大禹繼承父位。開始接受‘治水’的使命,他吸收父親最終失敗被殺的前車之鑑,最後發現父親鯀之所以未能成功推翻神魔,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父親著重寄託於人類自己的力量,也就是他只顧著集結人間的嚮往自由之人,去與那些相對來說無比強大的神魔對抗,簡直就是以卵擊石。
於是大禹想到了一個新的方法,他故意去獻媚於那些混跡人間的神魔,去了解所有神魔異獸的特點與把柄,隨後假借‘人類力量渺小、祈求上蒼天神協助治水’為名,將古神族的神魔異獸中一些心性善良、憐憫人世的神魔收為己用,並漸漸去同化改變他們,使得對方開始聽命於自己,這樣一來,神魔之戰以神魔對抗神魔的形式終於初期完成。
隨後再加上大禹所指定的種種計劃。在‘治水’的過程中暗度陳倉,尋找到神魔弱點後將其逐個擊破,再加上神魔之間本身不合,終於,大部分神魔被大禹以計謀離間,那場戰爭被挑到了制高點……
對於這一點來說,大禹確實是個上古年間極其出色的野心家和陰謀家,他施展了很多殺人誅心的計謀,比如利用應龍對人類的憐憫之心去殺死心愛的女魃,又將心灰意冷、萬念俱灰的應龍永久地流放於龜山之中守護麒麟窟,但不得不說,他同時也是那個年代最為出色的智者,正是他一步一步長久的鋪墊,才為人類迎來了最終的勝利和真正自由……
當大禹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之後,他又將那戰火直接挑到了白熱化階段。利用手下所收服的神魔大肆誅殺神魔中的‘反抗者’,而這時殘餘的神魔也終於意識到了此時處境的危險,於是它們開始學著團結起來,即便不想這樣,即便互相嫌棄。即便貌合神離,但那已經是它們當時唯一的突圍之策。
但一切都晚了,它們醒悟時天數一定,再也無力反擊,再加上創始者為保人間不惜以命困住‘將星’、阻止天劫。神魔士氣大挫,最終只能血灑龜山,成為了那場戰爭之中最後的失敗者……
但整個屠魔之戰,並不是就此就徹底結束了,雖然比如玄龜、玄女、無支祁等這些當時神魔反抗軍的領導者全部在龜山戰死。但還是有一些併為參戰、或者是僥倖逃脫的神魔異獸流落人間,隨後在四處與人類展開了一場場激戰,可那時的神魔們已經不成氣候,即便接下來的幾十年中戰火延綿九州,它們也已經無力迴天。
說到這裡時,楊死提到了一個名字 “地仙”。
楊死說,神魔之戰整個時期之中,所有的神魔異獸其實分為三個派系,其中兩個派系我們已經都有了瞭解,其中一個是為樂保護人類而與人類站在一起的古神們。例如協助大禹治水、對抗自己同族神魔的應龍、老君、庚辰等等;另一派為戰爭中的另外一方,例如上面提到的玄龜、玄女、無支祁,以及九頭蛇相柳、畢方等等諸多神魔。
可除了這兩派神魔之外,還有一部分神魔其實本身對權利和所謂的‘自由’、‘霸權’都沒有太大的嚮往,它們更喜歡與人類像朋友一般生活在一起、或是藏在這自己人所創造的青山綠水之間安心的隱居。它們是自私的,也是無憂無慮的,只想安逸地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