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的時候,在那個寒冷的冬夜,偉大的華盛頓領著那些沒有鞋穿計程車兵渡過冰封的特連頓河,創造了歷史……”
“定標1500米,放!”
“我命令,銷燬檔案和非戰鬥輜重……”
“定標1200米,放!”
帕克將軍戴上鋼盔,穿上防彈衣,並把他那隻9毫米手槍別在左腋下。這時榴彈炮的射擊聲沉默了,炮手正把手榴彈填進炮膛中,接著響起了一陣雜亂的爆炸聲。
“全體士兵,”帕克將軍看著已象死亡屏障一樣在他們面前展開的俄羅斯坦克群,說:“上剌刀!”
戰場的濃煙後面,太陽時隱時現,給血戰中的雪野投上變幻的光影。
注1:對這些電子戰術語簡介如下:跳頻:發射機和接收機以同樣的序列變換頻率;直接序列擴頻:使訊號能量分散在很寬的頻帶上,以給偵聽和干擾帶來困難;零可控自適應天線:一種覆蓋範圍似腎形的天線,凹點指向天線無響應的敵方干擾機,以便在其它方向與已方天線通訊;猝發:短時間採用寬頻帶或長時間採用很窄頻帶傳送資訊;頻率捷變:在遭到干擾時自動改頻。
注2:1966年戴高樂將軍使法國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這對當時冷戰中的北約是一嚴重打擊。
1月5日,斯摩稜斯克前線
失陷的城市已經看不見了,戰線在一夜之間後退了40公里。
在凌晨的天光下,雪原呈現一種寒冷的暗藍色。在遠方的各個方向上,被擊中的目標冒出一道道黑色的煙柱,幾乎無風,這些垂直地向高空升去,好象是連線天地的一條條細長的黑紗。順著這些煙柱向上看,卡琳娜吃了一驚:剛剛顯現晨光的天空被一團巨大的白色亂麻充塞著,這紛亂的白色線條彷彿是一個精神錯亂的巨人瘋狂地劃在天上的。那是混雜在一起的殲擊機的航跡,是俄羅斯空軍和北約空軍為爭奪制空權所進行的一夜激戰留下的。
來自空中和遠方的精確打擊也持續了一夜,在一位非專業人士看來,打擊似乎並不密集,爆炸聲每隔幾秒鐘甚至幾分鐘才響一次,但卡琳娜知道,每一次爆炸都意味著一個重要目標被擊中,幾乎不會打空。這一聲聲爆炸,彷彿是昨夜這篇黑色文章中的一個個閃光的標點符號。當凌晨到來時,卡琳娜不知道防線還剩下多少力量,甚至不知道防線是否還存在,似乎整個世界上只有她一人在抵抗。
卡琳娜少校所在的電子對抗排是在半夜被毀滅的,當時這個排所在的位置上落下了六顆鐳射制導炸彈。卡琳娜僥倖逃生,那輛裝載干擾機的bmp…2裝甲車還在燃燒,這個排的其它電子戰車輛現在都變成散落在周圍雪地上了一堆堆黑色金屬塊。卡琳娜所在的彈坑中的餘熱正在散去,她感到了寒冷。她用手撐著坐直身,右手觸到了一團粘糊糊的冰冷綿軟的東西,看去象一個粘滿了黑色彈灰的泥團。她突然意識到那是一塊殘肉,她不知道它屬於身體的哪一部分,更不知道屬於哪個人。在昨夜的那次致命打擊中,陣亡了一名中尉,兩名少尉和八名士兵。卡琳娜嘔吐起來,但除了酸水什麼也沒吐出來。她拚命地把雙手在雪裡擦,想把手上的血跡擦掉,但那黑紅色的血跡在寒冷中很低快在手上凝固,還是那麼醒目。
令人窒息的死寂已持續了半個小時,這意味著新一輪的地面進攻就要開始了。卡琳娜擰大了別在左肩上的對講機的音量,但傳出的只有沙沙的噪音。突然,有幾句模糊的話語傳了出來,彷彿是大霧中朦朧飛過的幾隻鳥兒。
“……06觀察站報告,1437陣地正面,m1a2三十七輛,平均間隔六十米;布萊德雷運兵車四十一輛,距m1a2攻擊前鋒500米;m1a2二十四輛,勒克萊爾八輛,正在向1633陣地側翼迂迴,已越過同1437的接合部,1437,1633,1752,準備接敵!”
卡琳娜剋制住因寒冷和恐懼引起的顫抖,使地平線在望遠鏡視野中穩定下來,看到了天邊出現的一團團模糊的雪霧,給地平線鑲上了一道毛絨絨的鑲邊。
這時卡琳娜聽到了身後傳來的發動機的轟鳴聲,一排t90式坦克越過她的位置衝向敵人,在後面,更多的俄羅斯坦克正在越過高速公路的路基。卡琳娜又聽到了另一種轟鳴聲,敵人的攻擊直升機群在前方的天空中出現,它們隊形整齊,在黎明慘白的天空中形成一片黑色的點陣。卡琳娜周圍坦克的發煙管啟動了,隨著一陣低沉的爆破聲,陣地籠罩在一片白色的煙霧中。透過白霧的縫隙,她看到俄羅斯的直升機群正從頭頂掠過。
坦克上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