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蟋蟀王,賣了大錢的傳說。所以家裡人也對何小東的外出“淘金”寄予厚望。
有村裡人沒見到何小東,就隨口問一句:“你家當家的沒在家嗎?”不待柳氏回答,露露就答道:“我爹抓蟋蟀王,抓到賣錢,抱個弟弟。”
坐在一起閒話的女人們就被她的童言童語逗得“咯咯咯,嘎嘎嘎”的笑成一團。
都是馬氏的功勞。
露露問她:“奶奶,我爹怎麼還沒回來啊?”馬氏就回答:“你爹去抓蟋蟀王了,抓到賣錢買好吃的給你和弟弟吃。”
跟後世的彩民同樣的心理,都喜歡以中大獎互相調侃。好像說多了就真能好夢成真一般。
以往馬氏三句話不離口的是露露的弟弟,現在又多一個蟋蟀王。還把兩者有機融合在一起。
“弟弟從哪裡來的啊?”
“你爹逮到蟋蟀王,賣了錢就能去滬市給露露抱一個弟弟回來。”
滬市,曾經的十里洋場紙醉金迷。在這個年代是時髦的代名詞。不是後世,華國崛起了許多大城市。滬市的神話時代漸漸沒落。
現在的人們,對滬市特別的推崇和嚮往。就連鄉下老太太哄孩子都拿滬市說事兒。
那二位來家訪的軍人,晚間就在村部歇息。第一日平安渡過去。鄉人淳樸忠厚,能透過政審的都是沒什麼問題的。
所以這家訪跟走個過場差不多。問幾個固定的問題,跟未來的軍屬談談話。不像是來接收兵源,倒像是來接收小學生生源。
有些老實疙瘩的家長,竟然跟他們說:孩子不聽話你們儘管打,沒關係。
他們還要跟對方解釋:部隊不允許打罵體罰士兵,主意以批評教育為主。
現在的人覺悟高,去到部隊的不管是農村兵還是城市兵,一概刻苦訓練,積極要求進步。根本用不著打罵。
部隊打罵體罰士兵,得到九十年代左右才有所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