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3 / 4)

小說:探靈筆錄 作者:花旗

對答:燒餅有缺,月有圓缺,是指明朝,朱元璋用金器遮蓋,令日月無光,推算明亡於金!”

“明亡於金!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來改國號為大清。”我驚歎不已。“大清入關推翻明朝取而代之,劉伯溫果然一語中的。”

“朱元璋又問劉伯溫亡於什麼原因。”韓煜不慌不忙的繼續說。“劉伯溫對答如流,上金下缺,亡於缺錢!”

“又說對了,明末國庫空虛,導致通貨緊縮,經濟蕭條,而且崇禎初年,連年大旱,又有清軍,銀子不夠,朝廷內部勾心鬥角,氣數已盡。”南宮怡心悅誠服的說。

“後面的小小已經告訴過我們,朱元璋為了防患於未然,下令修建明十四陵,雖然對外宣傳是陵墓,但實則是以備不時之需的寶藏。”雲杜若點點頭說。

我摸出一支菸點燃來回在房間中走動幾圈,記得粱小城告訴過我們關於蕭連山的一些資料,其中提及蕭連山的秦皇集團的主要業務就是文物經營,秦皇集團擁有的文物簡直令人瞠目結舌,而其中以明代為主,幾乎涵蓋了整個明朝的所有稀世珍寶全都在秦皇集團。

再聯想到顧小小偷偷聽到的蕭連山和顧安琪談話內容,我大致已經能猜到,讓蕭連山富甲天下的可能就是那座明十四陵,他和顧安琪應該最終找到並擁有了這處寶藏。

可問題是我瞭解的蕭連山向來淡泊名利,絕對不是貪圖財富之人,而且一直以來他都不願意離開香江,我想更多的原因是他不想再回到這裡,估計在蕭連山的過往中他曾經在這裡發生過讓他不願意在提及的往事。

可他居然又一次回來,而吸引他回來的想必就是那封用鉅款購買的書信,顧安琪說那是一處連明十四陵都無法相提並論的寶藏,難道蕭連山回來僅僅是因為寶藏?

我默默的搖搖頭,這絕對不是我熟知的那個人,一定還有其他原因促使蕭連山回來,我想起顧小小提到的那三個扶桑人。

“受害者的資料調查清楚了嗎?”我轉頭問南宮怡。

“受害者是三名扶桑籍男子,一直在國內從事考古研究,他們的背後是由一個叫三田的財閥資助。”南宮怡點點頭回答。

“這個三田財閥是什麼來頭?”雲杜若認真的問。

“三田財閥在扶桑是一個很古老的家族,起源和興起要追溯到宋末元初,在扶桑是很有實力的財閥,但和其他操縱扶桑國政治、經濟的大壟斷財閥不一樣,三田很低調但卻擁有巨大的產業,幾乎涵蓋了扶桑國所有的領域。”南宮怡看著我們嚴謹的回答。“在調查中我還發現,除了三名受害者之外,三田財閥一直不斷在排除考古人員在國內進行考古研究。”

“扶桑人跑到這裡來考古研究?身後資助的是大財閥……”太子撥動著手裡的念珠,沒有了顧小小的驚擾他又變成那個我們熟悉的太子,意味深長的說。“我看不會只是研究那麼簡單吧。”

“我也這麼想過,所以特意查閱了受害者和其他被委派過來從事考古的人員,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南宮怡點點頭繼續說下去。“這些人專攻元朝考古研究,而且極其的敬業但凡任何和元朝有關的文物出土和發現,都會出現這些扶桑人的身影,不過對於元朝之前的考古發現就完全沒有任何興趣。”

“這麼說這些扶桑人想要探尋的是元朝的事情,不對!確切的說應該是他們身後資助的三田財閥想探尋。”我揉著額頭深吸一口煙喃喃自語。“扶桑人如此迫不及待的探尋元朝歷史幹什麼?”

“準確的說應該是元初的考古研究,我翻閱過這些扶桑人的研究記錄,他們似乎對元朝初期的興起和擴張很專注。”南宮怡幫我補充到。

我忽然停在原地,顧小小說蕭連山在回來之前曾經見過三個扶桑人,而當時蕭連山怒不可歇的斥責扶桑人,並警告說,若他不死,扶桑人就永遠別想踏足那個地方!

那個地方指的是……

“小小說過那封書信所用的紙張是生宣,那是元代的紙張距今至少也有五百多年,就是說如果真有寶藏那也應該和元朝有關,而扶桑人一直在考古研究的也正是元朝。”我恍然大悟的看著其他人興奮的說。“扶桑人一直在找尋的很有可能就是書信中所記載的寶藏!”

“那就奇怪了,我在調查這些考古的扶桑人背景時發現,三田財閥資助這項考古研究已經有百年多歷史,一直源源不斷派出人鍥而不捨的調查,扶桑人為什麼會對這寶藏如此在意?”南宮怡大為不解的自言自語。

“想必書信中有關於寶藏的線索,扶桑人得知書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