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3 / 4)

二人走過來,看了看眾人,說道,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們也再不必顧忌其他,

我們光照普世黨的映象空間替換計劃,在與世界多個國家的特殊組織協助下,已經實施,

並且利用衛星覆蓋傳遞技術,在世界各地的沿海地區上空,用交流導磁線圈,

佈設下了高空覆蓋的連線點,並用雲層隱蔽起來,

只要等待各個沿海地區的人工催雨導彈向雲層中發射,我們的指揮中心,

就可以藉助雨水的掩護,在雲層中進行大範圍的放電,啟動映象空間替換計劃。

這種技術,實質上,就是從特斯拉的交流線圈空間傳遞技術基礎上,衍化出來的,

如果當初特斯拉能夠得到映象人來做實驗,以他的本事,完全可以徹底劈開映象空間的大門,

在神不知鬼不覺中,替換整個世界,那樣,我們的地球表面就等於有了第二次生命,

甚至可以躲避小行星的撞擊,就連地心人也要對我們產生懼意。

只可惜,他沒有等到這一天,而我們儘管繼承了他的技術,

但是也只能做到這一步。

只要海嘯爆發,這種技術,就會將死去的人,和被海嘯摧毀的城市,從映象空間置換過來,

不過,我們的這種技術還不成熟,無法在短時間內開啟整個映象空間,

如果開啟整個映象空間,而又不能有效的控制替換的人數和地區,很有可能會造成更加可怕的災難。

所以,我們只有儘可能的減小海嘯的覆蓋面,和將海嘯主要登入的地區,彙報給我們行動的總指揮中心。”

芬雨美不屑的笑了笑,說道,

“這種本可以憑藉一百個生命體,聯合用精神力做到的小事,放在你們科技文明下,卻變得如此複雜,

你們大可以放心,他們想要摧毀整個地表文明,首先就要毀滅最強大的東方文明,

因此這次海嘯主要的登入地區,應該是東亞一帶的沿海地區。

至於減小這次海嘯的覆蓋面積,我有一個古老的辦法!”

“什麼辦法?”

郎天義問道。

“當年亞特蘭蒂斯帝國漂浮大陸崩塌,沉入海底時,曾分裂成多個城區,並隨著大陸變遷漂移到世界各個地區,

也就是你們人類後來在世界多個海域的深海之底,看到不同的海底城市遺址。

在這些散落的城市廢墟中,有幾座城址裡面保留著當年我們的先祖用來控制海水潮汐的祭臺,

只要往那處祭臺注入精神力能量,就會再次將它啟動,來減小這次末日海嘯的覆蓋面積,

如果成功的話,說不定還可以改變海水的走向!”

芬雨美說完,眾人眼前一亮,迫切的問道,

“你說的那處城市遺址,在什麼地方?還能找的到嗎?”

“那幾處城市遺址,有兩處距離中國大陸很近,一處是如今日本海域下面的‘與那國海底沉城’,

另一處就在現在的臺灣澎湖海域下面!”

“你說的是日本與那國海底沉城,和臺灣虎井十字沉城!?”

眾人皆是面漏疑色,異口同聲的說道。

(小道秘聞,關於臺灣澎湖虎井海底的十字沉城,和日本與那國海底沉城!

2002年7月,中華水下考古學會籌備會的潛水專家成員,在澎湖東吉島附近海域發現了一座水底古石牆的遺蹟,

成為臺灣海域附近繼虎井沉城之後最受矚目的一個疑似古沉城遺蹟。

這座疑是人為建造物的水下石牆的年代、整體建築原來形貌、功能不明,

至於它到底是人造建築抑或自然形成的海下產物,都還是個謎。

石牆發現後,有人推測它的年代在六千年以前,有的推測在幾萬年以前。

這些考古上的問題,都有待學界,尤其是考古的城址專家作更進一步研究判斷。

尤其,臺灣附近海域第一座沉城遺址,1976年發現的虎井沉城,與這個新的水下發現相隔僅一百里左右,

兩個遺蹟之間的關聯引人遐想。曾有人推估虎井沉城年代可能在數萬年前。

日前,據一些學者所發現的證據顯示,臺灣很有可能是人類上古文明的起源地,

而最直接了當可以證明這項論點的證據,當屬澎湖海底十字城的發現。

日本與那國海底沉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