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曉飛之所以讓李村種水稻,是為了將來“合作社”的酒樓打算。因為當時的人都不以水稻為主糧,以致市場上的稻米少得可憐。而雷曉飛計劃建造的“合作社”酒樓,要像番山墟那邊一樣,推出“狗汁澆飯”和“竹筒飯”等等。並且,“合作社”現在的食品加工場已推出了粽子,這些都米制品都需要用稻米來製作,所以,雷曉飛要未雨綢繆。
“雙搶”完後,就進入了農閒時間,農民這段時間裡基本沒有什麼事幹,只是保證秧苗有足夠的水分,到時除除草、施施肥,就可以等收成了。
雷曉飛現在先想到的是水田的灌溉問題。大湖的水已放幹,他組織挖的水溝裡再也沒有水,現在是時候要修建從清江引水到水溝裡的水車了。因為大湖已是時候注水了,李村的水田不久後也需要水來灌溉。
靠水流衝力運轉的水車,雷曉飛只是在前世的電視中見過和在一些旅遊點離遠望過,因已日久,他也只是記得一個模糊的輪廓。機械工出身的他雖然清楚箇中的簡單原理,但如果真正製作的話,很多資料還需要驗證,比如那斜附在大圓輪上的竹筒,斜多少度最佳?不夠斜就兜不到水,太斜了又不能把竹筒中的水倒淨。所以當務之急是要取得這些資料,在沒有參照的情況下,要獲取資料的最好方法當然是實踐了。於是雷曉飛就著手做水車模型,以驗證其中資料。
雷曉飛花了兩天的工夫,做了一個精緻的水車模型,拿到引山泉水到客棧的水槽上試驗,透過幾次的除錯後,終於取得了需要的資料。他根據模型的引數,構想、設計好大型水車,計算出水車每一部分的引數,畫好了草圖,才從客棧的裝修工程中調出三位木匠,再帶上自願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