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雷曉飛再利用這一帶小山包多的特點,開山田種植這些禽類的食品。
於是,這裡的每一條村,就形成了一個人造的生物鏈。山田種植的植物養家禽,家禽的排洩物養魚,魚塘的淤泥再反過來養植物。這個立體種養,已經足夠滿足這裡民眾的副食。
雷曉飛組織集中這裡一帶所有青壯進行的開荒,讓這一帶的田地大大增加,而且,雷曉飛還從各地籌集來了各類適合這裡種植的種子,讓村民在合適的季節下種。
雷曉飛根據他前世的記憶,除了讓剛成立的大江鎮種水稻外,還種植了大量他前世時,這裡的土特產。
這一帶的民眾,見到了雷曉飛這個會他們家鄉話的大官,不但無償支援他們農具、種子,還不遺餘力地親力親為,日夜為他們辛勞,他們感動了,以百倍、千倍的熱情,投入了勞動中。
緊張的工作,往往讓人覺得日子過得快,好像才眨眼,已經過去了一個月,夏天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到來。
這一個月的時間裡,雷曉飛不但把先進的生產模式傳授了下去,還為這一帶的農業打下了基礎,讓這一方水土,已經見到了富足生活的曙光。更重要的是雷曉飛給這一帶組建了行政機制,讓這一片地方,有了一個組織,能群策群力地統一步伐,齊心協力地奔新生活,不用再過那靠天吃飯的單幹生活。
工作做到了這個地步,雷曉飛在此地的變革已經完成。他的主要目的是建好一個架子,把這個地方帶上一條光明之路。路選好之後,剩下的就要靠他們自己去走了,雷曉飛沒有可能一直帶他們走下去,因為,還有許多的地方,還需要我們的雷小哥去變革呢。
完成了大江鎮的工作後,雷曉飛下一步的目的地是他前世的市區。
從剛成立的大江鎮鎮府,到雷曉飛前世的市區,不過是十多公里的路程,騎馬用溜達的速度,也不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到達。
到達了目的地後,雷曉飛簡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這隻有幾條小村子,加起來不到幾百戶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