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只是為了敬慕,但最主要的是他們都與雷小哥有了感情,在沒有什麼要緊的事要辦時,他們都願意跟著雷小哥去打天下。
這就是我們雷小哥的人格魅力。
當然,還有許多的人,也想跟雷小哥去打天下,比如青玄子、李豪等人,但他們卻被雷小哥分配到了更重要的崗位上去,替他去實現那儘快把先進生產模式和生產技術推廣出去的目標。同時他們也擔負著要把這些落後的、沒有官府管理的地區治理起來,成立統一行政機制的任務。
雷曉飛從前世的故鄉回到了番山墟後,當然就先過問了兩個陳姓大族的事了。從伍府尹的口中,他知道這事情已經控制在自己授意的範圍內,就再也沒有急著去處理這事,而是放手去做以番山墟為中心,向周邊擴充套件治理的事。
因為處理陳姓大族的事,還要等皇上的批覆後才能進行。所以,他見到了這事情已經得到控制,就利用這個等批覆的空隙,放手去幹別的事。
此時,番山墟以南的地域,在雷曉飛那正確的政策治理下,在各路人馬的努力下,運作已經上了軌道。雷曉飛現在就按照他原來跟皇上說過的設想,把治理範圍由番山墟為起點,向西北、東北兩個方向伸展,只留下穗城沒有動,不過卻對這個大華南方的第一城市,形成了包抄。
雷曉飛為正勤皇定下的奪回政權、統一朝政的計劃,借鑑了新中國的開國主席那“由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在一個農業大國,什麼時候都是農村的戰略位置更是重要,特別是在那落後的古代,各方面的儲備都欠缺,如果把一座城市周邊的農村都爭取了過來,這座城市就成了孤城,只剩下待宰的份。
雷曉飛進行的這個向番山墟西北、東北兩個方向盤的擴充套件行動,當然就在現職的番山墟中管理人員裡選人帶隊了。
從番山墟往西北方向擴充套件的行動,雷曉飛讓青玄子帶隊行動,他的目標是從他前世廣西的地方,一直擴充套件到與巴蜀、湖南接通,這樣,大華的大西南,就掌握在了自己這方的手中。
番山墟往西北的方向直到巴蜀,大部分的地區都是山區,地理環境與巴蜀差不多。而在巴蜀一直跟著雷曉飛全過程進行治理的青玄子,對這些地形地貌的土地改革,也已經算是行家了,所以,雷小哥當然就要知人善任啦。
跟隨青玄子行動的,是他從巴蜀帶來的那支軍。經過了在番山墟這大半年來的歷練,從巴蜀調過來的、雷曉飛一手一腳成立的巴蜀部隊,已經適應並熟悉了這種戰時兵、不戰時農的生活,他們對雷曉飛發明的各種先進農耕技術和他的改革模式都已經工多手熟,成了這方面的行家裡手,所以,有這班熟悉業務的人為班底,當然就有利於工作的展開了。
還有的是,經過了雷曉飛一手訓練出來的巴蜀部隊,都是善戰的部隊,有了這樣的部隊一起行事,可以防止各種不測和有一定的威懾作用,保障治理工作的順利展開。
從番山墟往東北方向的行動,雷曉飛就讓伍府尹負責帶隊,這一邊的目標是先拿下雷曉飛前世的福建,然後再向北方擴充套件,與丹楓從湖南方向夾攻,拿下他前世的江西地區。
伍府尹這邊的人手,就由李豪帶巴蜀的一個軍配合。而且,雷曉飛考慮到福建這一帶的地理環境,與他剛從那裡回來的、他前世的故鄉相似,他就讓周學士這個跟隨自己經歷了那半漁半農地帶治理的人,跟隨伍府尹,提供技術支援。
周學士為了大局著想,只好忍痛放棄與雷小哥的相處日子,隨伍府尹他們出發。不過幸好,雷小哥與他女兒的事,終於有了結果,讓他能放下心頭一塊大石。
這兩隊人馬臨出發時,雷曉飛叫上了兩隊的帶頭人青玄子和伍府尹,向他們傳授自己在前世的故鄉治理、改革時,運用到的“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和“儘量利用當地資源”的經驗。
雷曉飛讓青玄子和伍府尹兩人,以部隊那有治理經驗的文官為點,撒開工作,帶出一條線來,然後再以新成立的地方行政機構的幹部為點,帶出更多的線,讓這些線連成面,這樣,工作效率才能提升。
同時,雷曉飛還讓他們每到一地,都要成立當地的武裝,建立屯兵機制和民兵組織,有效地保護當地的改革成果。
為了加快治理、改革的速度,讓皇上這一方儘快控制、掌握更多的地區,雷曉飛還請他的岳丈丹楓給予配合,讓他派出人手,從他負責的湖南為基點,向西南和東南兩邊同步行動,與番山墟這邊派出的行動隊形成包抄,爭取早日把這幾個地方控制在手。
各員大將被派出之後,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