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的中心,水陸交通又便利,到中原的各地也要比京城方便。而且,江夏是我們的地頭,我們喜歡怎麼做就怎麼做,我們還能隱蔽著做,讓忠王那邊不知底細。”
丹楓聽了雷曉飛的話後,也不禁點頭認同。不過,他稍思索了一下之後,擔憂地對雷曉飛說道:“皇上的聖旨已經發出,總不能讓皇上改聖旨吧?朝令夕改,那可是皇命的大忌呀。”
雷曉飛哪知道還有這些規矩?不對的東西,難道就不應該改?最後,他沉吟了一番之後,只好無奈地說道:“我們馬上把這個情況稟報皇上,讓他定奪。”
雷曉飛當即把自己的分析,用丐幫的“飛鴿傳書”飛報正勤皇。
第二天,正勤皇馬上給他的那班“諸侯”下旨,把鐵資源運往江夏,並傳旨給雷曉飛,讓他先全權處理製造兵器的事,而廚藝大賽呢,他就延後一個月舉行。
雷曉飛從在暹羅接到聖旨開始,已經考慮這個兵器製作之事。在人手不足的前提下,要提高功效,就只有靠裝置了。
在雷曉飛前世時,打鐵一般是用水壓機或空氣錘之類的壓力裝置。像兵器這樣的小物件,最適用的鍛打裝置是空氣錘,但在當代的加工條件之下,哪能造得出壓縮空氣?單是氣缸這樣的精密零件,已經無法加工。
雷曉飛經過深思之後,還是決定用自己在當世發明用來碎煤的“威也錘”,來鍛造兵器。雖然這裝置用在鍛造工序上、特別是小件的鍛造上,並不太適合,因為它的動作連貫性不夠,但在沒有選擇之下,它起碼能代替人手。
決定了裝置,就要考慮製造的工藝流程。雖然用“威也錘”來鍛造兵器,要比人手鍛打快,也可以節省了人力。但製造“威也錘”和從江水中借力的轉輪,卻需要花費不少的功夫,所以一下間不可能製造出多臺的“威也錘”。
如果只靠這一、兩臺的“威也錘”,對製造的進度幫助不大,所以,雷曉飛只能從別的地方想辦法。
在雷曉飛前世時,靠壓力製造的批次零件,一般都是用模具來提高效率。所以,雷曉飛也準備做幾套簡易的模具,來鍛打兵器。
在當代,因為沒有加工裝置,要製造模具,就純靠手工製作。這工夫,當然就只有雷曉飛一個人能做了。當代的人,連模具的觀念也沒有,更不要說是製造了。
雷曉飛來到了江夏之後,就馬不停蹄地帶著周學士父女去選適合在江水中借力的地方,讓丹楓找人鑄造他需要的“威也錘”錘頭、平臺和模具用料,還讓早他一天到達的妙目神尼用她從白雲寨帶來的麻,紡織代替“威也錘”威也的繩子。
借力的地方選好之後,雷曉飛就把製造“威也錘”和轉輪的工夫,派給了周學士父女帶“文華閣”的能工巧匠去做,自己則投身到了模具的製作中。
雷曉飛在前世讀技校時,曾經就實習過用模具打鐵。那時,他們打的是一種帶柄的齒輪坯。
雷曉飛現在還清楚地記得,他們打那種帶柄的齒輪坯,是先用空氣錘鍛出一個粗略形狀的毛坯,然後就把這個毛坯燒紅放入模具中,再用空氣錘把放入模具中的毛坯錘打,讓它成型,這樣,就能打出一批形狀相同的工件。
雷曉飛現在就是要用這種的方法來打造兵器。所以他要製作這些兵器的成型模具。
由於在當代沒有機加工的裝置,雷曉飛就只好用最原始的手工藝,來製作這些兵器的“威也錘”模具。雷曉飛前世時讀技校時,學的是鍛鉗專業,那些鉗工的基本功還沒有忘記,現在,他就用那學成以後基本沒有用過的鉗工技術,來製作這些模具。
還幸好,需要製造的兵器品種不多,只有刀、槍頭和箭簇三種,而且這些兵器的形狀也並不複雜,只是箭簇的製作有些難度。
雷曉飛由最簡單的槍頭入手。他先製作了幾把鋒利的鏨,然後用鏨在丹楓找人鑄造回來的模具用料上,花了兩開的時間,一鏨一鏨地鑿出槍頭形狀的凹模,然後再修正、打磨好。
在雷曉飛到達江夏的第三天,周學士父女那邊的第一臺“威也錘”製作成功,雷曉飛就來到了現場試驗他的模具鍛造工藝。
雷曉飛在“威也錘”的不遠處,先做了一個“地爐”,然後生火把一塊選好的鐵塊燒紅,再把這鐵塊放到“威也錘”下錘打。
雷曉飛把鐵塊打造了幾個槍頭的稚形後,就把“威也錘”的錘頭調高,放入自己製作的模具,然後再把槍頭的稚形燒紅,放入模具中。
一錘下來之後,槍頭就出來了。
在圍觀眾人目瞪口呆的注視中,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