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調查後,雷曉飛清楚地瞭解到,困擾這一帶村莊生產的,還是農具和勞力的問題。基本上,每條村子裡加起來的農具都少得可憐,幾乎平均每戶都攤不上一件,而且所有的農具,年齡上都要比雷曉飛還老。至於勞力嘛,也和李村差不離,每個村子裡面,大多是老弱病殘,年輕勞力的比例少得可憐。
雷曉飛在番山墟附近的村莊進行調查時,看到農民們都用一些原始的工具從事耕種時,心中不禁發酸。雷曉飛按他所見所聞的現狀,對當前的社會進行評估,這裡的很多技術都已經相當於古中國宋代的水平,比如已經有造紙術,又比如那絲綢、瓷器的製造技術等等。但這裡的農耕,卻只是相當於古中國戰國時的水平,很多的農戶還在用石製品、木製品的農具,而且全部都是純人力耕作。
在雷曉飛的記憶中,他見過最落後的也是用牛來耕種,但他在這裡走了這麼多地方,還沒有見過用牲口來從事耕種的。不過也難怪,人們的生活水平這樣低下,農民誰買得起牛,而且鐵資源這麼少,要打造犁、耙等農具也力有不逮。
這次調查,唯一讓雷曉飛感到奇怪的是,他走了這麼多農村,卻沒有見過地主,這也是和古中國完全不同的地方。
古中國一直都是個封建、半封建的國家,靠屯田地僱農戶耕種而富裕的地主,在古中國的哪個朝代都是富人的主流。而在這裡,竟然沒有見到這種現象。
雷曉飛沉思之下,認為導致這種現象的只有兩個原因。
一是國家限制了土地的使用權,不許私屯田地。但雷曉飛從丹楓中瞭解到的,當朝不但沒有這方面的限制,還鼓勵人們多開發種地,並且開發的種地還可以廉價自用。由這點,就足以說明了國家沒有限制了土地的使用。
那剩下的唯一解釋就是幹農業這一行沒錢賺了。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沒名沒利的行業,誰沾?由此就可想而知,當代農業的艱難境況了。
雷曉飛決定先著手解決農具的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解決農具是提高生產力的根本,現在就要先走好這一步再說。
雷曉飛把自己的分析和決定告訴了伍府尹,伍府尹聽後,不禁眉頭大皺,要解決農具問題就要鐵,鐵可是朝廷控制的東西,不是他這個五品官所能夠解決的。所以當雷曉飛問道,番山墟有多少鐵庫存時,他告訴雷曉飛,番山墟一共只有五百斤的鐵庫存,而且還是朝廷特批下來,準備用來更新軍備的。
這次輪到雷曉飛皺眉了,他知道鐵資源的緊張,但卻想不到緊張到這個地步。一個南方最重要的關卡,才配五百斤鐵來更新軍備。五百斤鐵能做得了什麼,就是打厚背大刀,也打不到一百把,換句話說,就是番山墟的兩千軍隊,只有二十分之一能換上新裝備。
更新軍備的資源可是不能挪用的,否則,那是大罪呀。而且就是挪用了這五百斤鐵,也做不了多少農具。
無米之炊又讓雷曉飛搔頭了。雷曉飛不由陷入了苦思中。
雷曉飛猛翻腦子裡的存貨,想看有什麼值得借鑑的東西,能解決面前的困擾。他把自己前世從書中看的,聽人說人,自己經歷的,都蒐羅了出來,逐一梳理,希望能從中理出一條思路。
最後,雷曉飛把思路集中到他前世的“人民公社”這段時期中,因為那時的背景與現在有很多相似之處。
其實,雷曉飛前世也只是經歷過“人民公社”的後期,而且,那個時候他還很小,關於“人民公社”的大部分記憶,他還是從書中和大人的口中聽說的。由於“人民公社”的大部分階段他都沒有經歷過,所以很多諸如大鍋飯、備戰備荒、大鍊鋼、浮誇風等等的名詞,他都是道聽途說而來。
大鍊鋼,想到了這個特定時代的特有名詞後,雷曉飛心中一動,這當中有東西可以借鑑呀。
大鍊鋼最終是以失敗告終,雷曉飛當然不會蠢到也來一次大鍊鋼,他始終是學機械的人,他雖然不會鍊鋼,但他卻知道要煉成有用的鋼不是這麼簡單,如果雜七雜八的東西都能煉成鋼的話,鐵哪還用這麼緊張。他想借鑑的是那事件中,全民收集鋼鐵的方式。
據有書記載,大鍊鋼時全民熱情高漲,戶戶都把家中的多餘的鐵捐出來鍊鋼。雷曉飛現在想的就是讓這裡的人也把多餘的鐵捐出來,不是讓他鍊鋼,面是讓他製造農具。
雷曉飛把這個他意圖告訴了伍府尹。
伍府尹沉吟了一下後,認為此法可行,就同意了馬上以番山墟衙門的名義出公告,告之於轄區的子民,回收所有民間的廢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