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來自突尼西亞的穆斯林商人看到了他們,其中一個會說西班牙語和熱那亞語的人高聲叫喊。一番詢問過後,他們的對話便如音樂般動聽:“你們的運氣太好了,真的是太好了!這地方滿是紅寶石和祖母綠!你們應該好好感謝上帝把你們帶到了這片如此富裕的土地!”
不過,葡萄牙人真是費了好大力氣才弄清楚他們的親眼所見——正如哥倫布當年的經歷一樣。滿是印度神像的寺廟被誤認為是供奉基督教聖人的教堂,聖潔儀式上的潑水被誤認為是基督教教士在彈灑聖水。歐洲一直流傳著耶穌門徒聖托馬斯(St Thomas)抵達印度並使眾人皈依基督教的傳說,因此達?伽馬等人不斷得出錯誤結論並將之傳回歐洲,尤其是聲稱東方有眾多基督教王國準備和伊斯蘭世界開戰。許多人們從東方世界發回的報道最後都被證明是以訛傳訛。
與卡利卡特首領薩摩林(Zamorin)的談判對達?伽馬來說是更艱鉅的考驗,他必須解釋為什麼雖然葡萄牙國王擁有巨量財富,遠超“這裡的任何國王”,但他卻無法提供任何證據來證明這一點。事實上,當他拿出帽子、臉盆、珊瑚串、白糖和蜂蜜作為禮物時,廷臣均大笑不止:即便是麥加最窮的商人,都不會用這些可憐的禮品羞辱他們的首領。
緊張局勢逐步升級。葡萄牙人發現他們的行動受到了限制,周圍有很多人監視他們的人,“這些人都帶著長劍、雙刃斧、盾牌和弓箭”。達?伽馬和他的手下也非常緊張,但薩摩林突然宣佈,他將允許葡萄牙人解除安裝貨物並從事正常貿易。於是葡萄牙人迫不及待地將香料和其他商品裝上貨船,以展示他們旅行的收穫,然後起航回家。這些被他們帶回歐洲的物品將會改變世界。
歷經兩年的偉大航行後,達?伽馬在家鄉受到了瘋狂的歡迎。在里斯本大教堂的慶功儀式上,人們甚至公開地將達?伽馬比作亞歷山大大帝。這種比喻一直延續到當代,許多作家(不僅僅是葡萄牙作家)用它來描述開啟通往東方世界新道路的成就。
國王曼努埃爾將抵達印度的航行視為一種壯舉,他立即寫信給費迪南德和伊莎貝拉(自己的岳父母),極力誇大達?伽馬取得的成就,毫不掩飾自己的興奮之情:他手下的人帶回了“桂皮、丁香、生薑、豆蔻和胡椒”及其他香料和花卉,還有“各種珍貴的石頭,比如說紅寶石”。“毫無疑問,”他還高興地添上一句,“閣下聽到這些訊息時必定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和滿足。”哥倫布當時說的是可能,達?伽馬給出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結果。
當然,西班牙統治者也得到了一些安慰。第一次跨大西洋遠航後,費迪南德和伊莎貝拉曾向教皇遊說,請求批准西班牙擁有大西洋彼岸所有新發現地域的主權,就像教皇對15世紀以來葡萄牙在非洲探險的結果所做的。僅1493年一年,教皇就釋出了至少四封訓令,規定了新發現的地域該如何分配。在就如何劃定經線進行了一番激烈的爭論之後,雙方終於在1494年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Treaty of Tordesillas)。條約確定了位於維德角群島以西370裡格的一條分界線:“一條筆直的、從南到北、從地球的一極到另一極、位於上述海洋區域的分界線。”界線以西的一切歸西班牙所有,界線以東的一切歸葡萄牙所有。
三十年後,這一條約的重要意義才體現出來。到1520年,葡萄牙船隊向東方的探索更進一步,航行越過印度後直達馬六甲海峽、香料群島和中國廣州。與此同時,西班牙人不僅意識到他們發現了南美洲和北美洲兩塊大陸,而且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環遊全球的壯舉:一位航海家成功穿越了太平洋,抵達菲律賓和香料群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率領這次遠航的是葡萄牙人,他為西班牙服役,因為西班牙願意資助他從西方探索香料群島,並征服該地——不是以他祖國的名義,而是以鄰國和敵國的名義。當斐迪南?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開啟他這一史詩般的航行(1519—1520)時,葡萄牙和西班牙又重新回到了談判桌上。他們同意在太平洋上再畫一條分界線,與大西洋上的分界線對應。於是,這兩個伊比利亞鄰國瓜分了整個地球,他們得到了教皇的祝福——當然,更是上帝的祝福。
此時,歐洲其他國家必須學會適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強勢崛起。1499年,達?伽馬回國的訊息在威尼斯引發了種種複雜情緒:震驚、焦慮、歇斯底里。一種主流聲音是,經由南非抵達印度的海上通道的發現,直接意味著本城命運的終結。威尼斯總督吉羅拉莫?普列裡(Girolamo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