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中心,吸引著維京羅斯人和穆斯林商人到此交易錫器、皮革和人口。波希米亞(Bohemia)地區的其他城市則是購買麵粉、大麥和家禽的好去處——當然也有奴隸。一位猶太旅行者說,這裡的奴隸價格相當公平。
奴隸通常被當作禮品供奉給穆斯林統治者。如10世紀初,一位從托斯卡尼(Tuscany)前往巴格達的大使給阿拔斯帝國的哈里發穆克臺菲(al…Muktafī)帶了很多貴重的禮品,有寶劍、盾牌、獵犬和寵物鳥,另外還包括20名斯拉夫閹人和20名姿色絕佳的斯拉夫姑娘。年輕美麗的花朵被當作貨物出口到另一個世界供他人享用。
長途貿易的規模相當之大,易卜拉欣?伊本?亞古伯(Ibrāhīm ibn Ya?qūb)對美因茨(Mainz)市場頗感震驚:“太難以置信了!在如此遙遠的西方地域,你能看到只有在東方才能出產的香水和香料,比如說胡椒、生薑、丁香、甘松和高莎草。這些植物在印度有很多,都是從那裡進口的。”他的吃驚還不止於此:銀質的迪拉姆被用作貨幣,甚至還有撒馬爾罕鑄造的錢幣。
事實上,伊斯蘭世界貨幣的影響還不止於此。公元800年前後,英格蘭麥西亞國(Mercia)國王奧法(Offa)(著名的防威爾士人入侵的矮石牆的建設者)就模仿伊斯蘭金幣的設計來鑄造自己國家的錢幣:一面印有“奧法王”字樣,另一面則是仿製拙劣的阿拉伯文——而這對該國臣民來說可能毫無意義。大量銀幣窖藏在蘭開夏郡(Lancashire)庫爾谷(Cuerdale)中被發現,牛津大學阿什莫林博物館(Ashmolean Museum)中同樣收藏著許多鑄造於9世紀的阿拔斯錢幣。這些貨幣能抵達不列顛群島的偏遠地帶,足見伊斯蘭市場的影響之遠。
出賣奴隸的收入支撐著9世紀歐洲進口貿易的飛速增長。靠著在大規模人口買賣中賺取的資金,人們對一些緊俏奢侈品——絲綢、香料和藥物的需求量開始增加。從貪婪的人口交易中獲利的不僅是維京人,凡爾登(Verdun)商人在買賣閹人過程中也贏得了鉅額利潤,買家通常是來自西班牙的穆斯林。從事長途貿易的猶太商人同樣深深涉足於“少男少女”(包括閹人)的交易——如這一時期的某阿拉伯文獻所說。另有其他資料表明,猶太商人在將這些“少男少女的奴隸”帶出歐洲時,會對男孩子實施去勢手術,以符合某種殘忍的合格認定程式。
販賣奴隸的利潤如此誘人,不僅僅是歐洲人將奴隸售往東方,穆斯林商人同樣捲入了這樣的生意。他們從伊朗東部襲擊斯拉夫人的土地並抓捕奴隸,儘管被抓的奴隸並“沒有被去勢,幸而保留了身體的完整”。但這些被抓的人最終還是會成為閹人,因為這樣售價更高。當時的一位阿拉伯作家說,如果有一對斯拉夫雙胞胎,哥哥被閹,那麼他肯定會比未被閹割的弟弟更靈巧,“在智力和溝通上”更活躍,而弟弟則總是無知、蠢笨,顯示出斯拉夫人天生的單一思維。閹割被認為能夠淨化和改進斯拉夫人的頭腦。該作者還說,雖然閹割具有很好的效果,但並不適用於“黑人”,“黑人的天生才智”會因去勢而減損。斯拉夫奴隸的買賣規模如此之大,以至於都影響到了阿拉伯的語言:阿拉伯語中的“閹人”(?iqla逼)一詞就來自一種斯拉夫族群的名稱?aqāli逼。
穆斯林商人在地中海地區非常活躍。北歐各個地方的男人、女人和兒童都被帶到馬賽(Marseilles)繁忙的奴隸交易市場——通常還會經過魯昂(Rouen)這樣的二級市場,愛爾蘭和佛蘭德(Flander)奴隸將被在這裡賣給第三方。羅馬是另一個奴隸貿易的中心(儘管有人反對這種說法)。公元776年,教皇哈德良一世(Pope Hadrian I)指責有些人將人口像牲畜一樣販賣,居然將男人和女人賣給那些“不值一提的撒拉遜人”。他指出,有些奴隸是自願賣身上船前往東方的,但“那都是被逼無奈”,近來的饑荒和貧困已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好在我們從未乾過賣掉基督徒同伴這樣令人羞恥的事情,而且上帝也不會允許我們這麼做!”他寫道。地中海和阿拉伯世界的奴隸貿易影響甚廣,連人們日常打招呼都和人口買賣有關:在義大利,人們相互打招呼都說“schiavo”,用的還是威尼斯口音,其實這個詞就是“奴隸”的意思;西班牙文的“Ciao”的原意並非“你好”,而是在說“我是你的奴隸”。
然而有人認為,基督徒被抓並被賣給穆斯林當奴隸是不可避免的。德國西北部不來梅城(Bre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