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2 / 4)

小說:楊度 作者:不受約束

字也想了很久。“曠代逸才”這四個字,既表達了他對楊度才學的高度讚賞,也甚合楊度此時國史館副館長的身份。

楊度望著經過修整加漆而變得頗為大方莊重的這四個大字,心情很是激動。他感激袁世凱對他的《君憲救國論》的高度評價,更從這種評價中看到未來的輝煌前景。前清時期臣子得到皇上封賞時照例要上謝恩折,而今的大總統很快就要變為皇上了,也應該以謝恩折來表達自己的一片忠心。想到這裡,楊度提起筆來寫道:

為恭達謝忱事。奉大總統策令:楊度授勳四位,給予匾額一方。旋由政事堂頒到匾額,賜題“曠代逸才”四字,當即敬謹領受。伏念

度猥以微材,夙承眷遇,受命於危難之際,運籌於帷幄之中,愧無管、樂之才,幸遇於唐、虞之盛,謬副史館,方慚溺職,忽荷品題,惟祓

飾之愈恆,實驚惶之無地。幸值大總統獨膺艱鉅,奮掃危疑,度得以憂患之餘生,際開明之佳會。聲華謬寂,反躬自疾彌多;皮骨僅存,報

國之心未已。所有臣感激下忱,理合恭呈大總統鈞鑒。

寫完後,他重讀一遍,自覺通篇措辭得體,只是在“所有臣感激下忱”一句上停留片刻,最後還是將“臣”劃掉,換上自己的名字。眼前不稱臣,似乎更合宜些。

正在玩味之際,餘三過來說:“有兩位客人來訪。”

“是什麼人?”楊度隨口問。

現在,前來道喜祝賀的人絡繹不絕。聰明的人都知道,袁世凱這一空前之舉,已將楊度抬到邁越一切人的地位上。楊副館長的超擢已是迫在眉睫了。略知內情的人更清楚,楊度與袁克定之間有非同尋常的結合。這種結合,必將給未來中國以最大的影響力。所有這些人,都要趕在此刻奔趨楊府,為自己日後預留地步。想起前些年的門可羅雀到今日的門庭若市,帝王之學的傳人更痛切地感受到權勢的重要性。

五 孫毓筠為即將建立的機構取名籌安會

“皙子,老朋友來了都沒有空見面了嗎?”

還沒等餘三來得及回答,兩位客人便高聲說著話大搖大擺地走了進來。這兩人,一個是孫毓筠,一個是胡瑛。

九年前,孫毓筠因人告密,被兩江總督端方逮捕,楊度從東京寄來託保信。孫毓筠因此而感激楊度。辛亥革命爆發後不久南京光復,孫毓筠被釋放,立即被安徽革命黨人迎回皖省任都督。孫毓筠的皖督沒有做多久便被免職。免職後孫毓筠來到北京,又在楊度的安排下和袁世凱見了面。袁世凱與孫家鼐很熟悉,一向對這位狀元宰相表示欽佩。孫毓筠既然是孫家鼐的族孫,在袁世凱的心目中,他便與其他革命黨人不同,又加之楊度從中關說,見面交談之後,孫毓筠便取得了袁世凱的信任。約法會議成立時,袁世凱任命孫毓筠為議長,後又任命為參政院參政。去年,孫毓筠組織憲政研究會,致力於憲政研究,與楊度往來更為密切。

胡瑛在辛亥革命後自封湖北軍政府外交部長。因為他為革命立過功,坐過牢,又口才極好,軍政府對他的自封予以承認。於是二十三歲的胡瑛便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任外交部長。胡瑛做了革命政府的外交部長後卻並不剪辮子,大家很覺奇怪,問他。他說革命尚未成功,我留下這條辮子大有用處,說不定我哪天去北京充當刺客還少不了它哩。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孫中山任命他為山東巡撫。胡瑛乃一介書生,沒有自己的軍隊,在山東呆不下去,無奈只得交出魯督一職。袁世凱把他召進北京,先任命他為陝甘經略使,後又任命他為新疆青海屯墾使,都是些徒有虛職而無實權的名目。胡瑛借考察日本墾政之名再次去東瀛。國民黨二次革命時,他因在日本沒有參與,袁世凱打發一個親信到東京請胡瑛回國。胡瑛在日本也沒有混出個名堂來,便回到北京再領新疆青海屯墾使虛銜。胡瑛回京時,楊度專門派人去迎接他。他們之間斷了多年的友誼又續上了。

胡瑛尚不到三十歲,對這種身居高位而無實權的處境頗不滿意,仍然渴望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孫毓筠雖年過四十,但他平生抱負極大,也不甘於此時名曰風光而實為寂寞的高階幕僚生涯。胡瑛和孫毓筠兩人相同之處很多。除同為不滿現狀極思作為這點外,他們都是革命黨元老,都為革命吃過苦,坐過牢,辛亥革命後都做過一省都督,又都沒有參加國民黨的二次革命。這些共同點使得孫胡二人成為新時期的知交。

他們常常在一起交談,有許多共同的認識。他們都認為辛亥年的革命雖然把滿人推翻了,但沒有滿人皇帝的這幾年,中國並沒有進步。革命黨不能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