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2 / 4)

小說:楊度 作者:不受約束

出來,並由此而給他堆砌了許多不實之詞,又居然告到總統這裡來了,心中有鬼的熊希齡嚇得虛汗直冒,臉色慘白。

這時,侍衛進來請他出去,說英國公使已走,總統要繼續與他談話。

熊希齡再次走進會客廳時,袁世凱立即關切地問:“秉三,你怎麼啦,臉色不對頭,哪裡不舒服?”

袁世凱這幾句話問得熊希齡愈加心慌,忙答:“沒有什麼,沒有什麼!”

袁世凱親自端來一杯水給他:“喝口水吧,剛才讓你久等了。”

說著遞過一張紙:“秉三,你看看這個,若無意見,請你副署。”

熊希齡一看,正是前兩天說的解散國民黨的事,袁世凱已命人擬好了解散令。此時的熊希齡,已再無勇氣與袁爭辯了,看都沒看完,便將自己的名字歪歪斜斜地簽上。

袁世凱立刻公佈命令,明文取消國民黨,追繳所有國民黨籍議員的證書、徽章,連李烈鈞起事前已宣告脫離國民黨的人及跨黨分子也不能例外。這些議員必須限期離開北京,並具五人以上保結,擔保他們離京後不反對政府。不久,袁世凱又正式下令解散國會,這個命令也同樣由熊希齡副署。

一天清早,熊希齡起床後隨便翻閱報紙,赫然見那份參劾已登載在報紙上。熊希齡不能再無表示了,他函請內務部轉告警察廳查究其事。警察廳並不查究,將原信轉到熱河地方檢察廳。熱河檢察廳居然在熊希齡的信上批了“飭具訴狀,原件卻回”八個大字。一個地方檢察廳竟然敢對內閣總理如此無禮,熊希齡終於明白自己其實是一個毫無能力的傀儡,他只好辭職。袁世凱派他的親家孫寶琦代理總理,名流內閣也隨之解散。民國第四任內閣的壽命只有半年。

從一九一二年三月到一九一四年二月,兩年時間裡,新成立的中華民國,便走馬燈似的換了四任內閣。於是,國人一提起民主共和便搖頭嘆息,他們不知不覺地懷念起前清王朝來。不少有見識的人都說:中國的國情大概不適宜於民主,還是專制合適些,因為中國的國民,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都缺乏民主共和的素養。

楊度眼見得國家動亂的政局和人們的嘆息失望,他常常在思考一個問題:兩年來的現實,是不是證明了民憲這個體制並不適於在中國施行,而自己多年來所追求的君憲制度或許正是中國走向穩定強盛的康莊大道呢?

這一天,楊士琦來到純一齋,與楊度閒聊天。

“憲法馬上就要公佈了,總統即將根據新憲法撤消國務院而改設政事堂了。”楊士琦是前清繼袁世凱之後任直督的楊士驤的弟弟,他以擅長謀略和文辭而得袁世凱的信任。這兩年來,他一直沒有在內閣任職,只是作為袁世凱的私人參謀活躍在政壇,頗有點類似楊度的處境。他知道廢國務院設政事堂,其目的是在集權。政事堂不對國會負責,只對總統個人負責,猶如前清的軍機處。正因為此,政事堂的國務卿就可以用私人。論私交,他和楊度都是袁世凱的老友,都可能是國務卿的人選。楊士琦是一心巴望著這個職位的,故先來試探楊度的口風。

楊度也想做國務卿,只是近來在與袁的接觸中,他還沒聽出袁有讓他出任國務卿的意思。他沒有猜到楊士琦的內心活動,因為在他的眼裡,楊士琦的才幹尚不足以充當民國“軍機處”的領班。

楊度隨口答道:“是呀,不知誰來做這個國務卿。”

“皙子,我對你說實話吧!”楊士琦乾瘦的臉上露出一副誠洛的模樣。“辛亥年南方鬧革命的時候,我就看出項城並不忠於清室。他家世受國恩,不便直接從清室取政權。他的打算是利用同盟會和革命軍的力量來推翻清室。清室一推翻,項城和革命黨的合作關係失去了紐帶。以他的性格,必然要排斥革命黨而獨霸天下。所以這八個月來罷贛、皖、粵都督,出兵寧贛,解散國民黨,解散國會,都是意料中的事。現在項城的目的達到了,他可以不受任何約束來辦事行政。目前擺在項城面前的是兩條路,一是維新,一是守舊。維新就得起用新人推行新政,守舊就要把從前的舊官僚找出來,恢復舊制度。你在項城的夾袋中是新人的魁首。我看項城維新的可能性大些,你要早做準備,擔當大任。”

楊度想起從甲午、乙未年來,在前清官場中,袁世凱一直是維新派的首領,現在做了總統,無疑會行新政。既行新政,必然要起用新人才。楊士琦說得對,自己是當然的新人才的魁首,是應該早做準備。他興奮地說:“杏城兄,倘若項城叫我當國務卿的話,我一定請你做我的左丞。

楊士琦聽了這話後心裡酸溜溜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