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藉此斂財,多少也不會夠。太監們說服皇帝,使出老伎倆,剋扣平叛將士俸祿。
每一場戰爭,事先準備戰爭佔三分之一,戰場上的結束佔三分之一,戰後總結佔三分之一。每一個階段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糾紛、矛盾和擺不平的事情。就拿戰爭總結來說,經濟賬要算,殺了多少敵人,有多少陣亡將士需要撫卹,要給整個軍隊發放多少錢。其中最令人頭疼的要數論功行賞。
如今進入第三階段,總結如下:黃巾軍主帥張角病死,張梁、張寶、張曼成、波才、彭脫、馬元義、趙弘、韓忠、孫夏等被殺,卜己等被擒,三路大軍共剿滅黃巾軍三十餘萬。
各方權衡利弊,擬了個明知不公平的授獎名單,括號內容為原職:皇甫嵩(左中郎將、第二路軍總指揮)、徐璆(荊州刺史)、陶謙(徐州刺史)、郭典(鉅鹿太守)、何進(大將軍、第一路軍總指揮)、朱儁(鎮賊中郎將)、秦頡(南陽郡長)、王允(汝南太守)、曹操(騎都尉)、盧植(被朝廷撤換、原第三路軍總指揮)、董卓(第三路軍副總指揮)。其他低階效力人員由各地方官府或長官自行犒賞、安置。
曹操雖然只屬於管理後勤人員,但他是兩千石的騎都尉,赫然在授獎名單上。同為第二路軍的皇甫嵩愛將傅燮,朱儁部將孫堅因為職級問題,不在名單之列。
論功行賞時,以何進為首的第一路軍上上下下都得到了優厚的待遇,所謂“御用軍”系列。袁紹當上年俸兩千石的城門校尉,袁術、公孫瓚、曹操、孫堅等,都獲得了等級有差的封賞。
第二路軍副帥朱儁被功封光祿大夫,增邑五千,改封錢塘侯,加位特進。雖然封侯給地,但光祿大夫總歸不是什麼正職。朱儁的母親去世,祈求回鄉守孝,躲過十常侍等人的迫害和妒恨。他的部將兼同鄉孫堅只得到“破虜將軍”空銜。
曹操的奏摺無意中幫了十常侍們小忙,十常侍們慶幸曹操到底是“自己人”,關鍵時刻胳膊肘還是往裡拐,本來還想讓曹操當個京官,主管一方。但看到曹操在奏摺上說那麼多不該說的話。其中最惡劣最無知的就是他竟然在奏摺中建議皇帝停止賣官,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賣官,皇宮兩三千號人,還有軍隊糧餉,滿朝文武開支跟誰要……不賣官,吃什麼,喝什麼,用什麼!
太監們的怨氣還沒消,曹操又辦出一件裡外不討好的“荒唐事”。這件事本來不只針對曹操,可他卻又將自己繞了進去,且站在了風口浪尖上。這又是怎麼回事?
“濟南相”因何成責杖
曹操去領俸祿,他的部下數百人迎上他,眾人七嘴八舌說不清楚,便將他引到大將軍府門外發的佈告旁邊:因國用不足,將原定的俸祿降為一半。為公平起見,撫卹金也減半。
曹操看到公文,萬分火起,要部下等著,獨自衝進大將軍府,只有王允跟幾個閒職人員在。
曹操指著王允,大聲責斥:為什麼減半?所有將士拋頭顱灑熱血,不顧性命安危,奮戰沙場。如今戰爭勝利,你們卻要將他們賴以存活的俸祿減半?這合理嗎?
年屆五十的王允,下眼瞼兜了兩個大水泡。早知道會有人挑事,已經將腹稿打得滾瓜爛熟,但沒想到是家道殷實的曹操,只等他發洩完。王允上前輕輕按住他的胳膊,無奈地說:曹都尉,您該知道,這是上頭的意思,我們也沒辦法。
曹操憤恨:那就請你告訴上頭,將士們賣命的錢不能省!沒錢發餉撫卹?怎麼造天祿蛤蟆就有錢了?
王允假作壓低聲音,看看左右,靠近曹操:快別說了,我們大將軍已經因為這句話得罪了中官,這幾天慪氣連班都沒來上。
曹操盯著王允的臉,王允堅定地點點頭。
曹操悻悻地走出去去見數百部下。眾人看曹操也不能解決,一起聲討,要面見大將軍討個說法。曹操朝眾人壓壓手,大家安靜下來。曹操咬咬牙,說出令曹嵩傷心透頂的話,他決定把他所有俸祿都發給士兵們當俸祿和撫卹金,自己分文不取。
曹操的後勤兵們歡天喜地,其他治下計程車兵都羨慕不已,後悔沒跟在曹操帳下。
曹嵩聽到曹操的解釋,果然剛才右眼皮跳靈驗了。本指望能發一筆小財的他,急得都快哭出來了。在他看來,曹操的秉性讓曹家的氣數如同沙漏,正在經歷著長期耗損,不知道還能撐多久。曹嵩不想再表現出母親才具備的忍耐,呼天罵地直跺腳地指責他:這日子沒法過了!我已經養了你全家三十一年,難道還要我養你到老不成!
曹操跪坐頷首:父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