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就是大清的各個屬國了。
至於在西北種核桃與大棗,這事兒也是楊猛前世聽說的,當年為了打掉金三角的煙土種植業,許多國家可是不遺餘力的,換種作物,就是手段之一。
因為淘汰傳統作物而致富的西北是個不錯的案列,所以楊猛也就聽說過一些,而這個法子,不僅對西北有用,西南的一些山林也是適用的,之前楊猛在雲南推行的是竹林,之後還有許多的措施,如今佔了西北,楊猛就得拿著西北當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兒來呵護。
這樣一來,能夠引水的地方修建灌渠改進耕作方式,水源缺乏的地方種植果樹,不僅可以提高西北的糧食產量,還能在很大程度上減輕西北的水土流失,馴服黃河,是後世也不曾完成的任務,開闢黃河航道,恐怕是幾代人的功夫,提前開始做,後世也少些麻煩不是?
“三爺,中亞這幾個汗國也要如此嗎?”
在修渠引水一事上,徐子渭也是支援的,雲貴川三省試點的不錯,有了灌溉用水,糧食的產量就有了保障。
這灌渠,絕對是楊家最大的惠民政策,甚至要高過土地的分配,無論是雲南還是江南,多半的土地都要靠天吃飯的,有了灌渠與排水渠,十年九欠就變成了十年九豐,沒有幾十年不遇的大水或是大旱,是不會影響糧食生產的。
徐子渭預估僅僅靠著這些灌溉渠與排水渠,江南今年的第一季糧食,必然會翻番的,水,對於糧食的生產是極為關鍵的,靠天吃飯,糧食的生產是沒有保障的,只要灌溉渠與排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