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世衡是不幸的,由於他在西北剛打下種家軍的名頭時就撒手西去,沒能享受後來如狄青般出將入相的榮光,但他又是幸運的,幸運的是他有幾個好兒子,在西北接過了他的指揮鞭,把種家軍的旗幟牢牢地插在了西北。
種世衡的三個兒子,種詁、種診、種諤,都沒有離開過西北這片土地,時人稱為“西北三種”。
大兒子種詁在年輕時的理想並不是做一名傑出的將軍,他更向往的是自己的叔爺种放於未發達前在終南山過的那種隱士生活,並一度被人們稱為“小隱君”。
在種世衡死後,種詁放棄了自己的理想,投身西北,成為種家將的一員,最初做天興尉,後來陸續做了原州、寧州、鎮戎軍、鄜州、隰州等地的軍政長官。最大的政績是在任期間修築了鎮戎城,並與其弟種診一起進擊過環州的羌族。
二兒子種診也先後知環州、鎮戎軍,與其兄種詁一起進擊羌族。
幼子種諤則是第二代種家軍的領軍人物,種世衡死後,他生前的傑作——青澗城交給了種諤。
種諤註定不是一個安分的人,並不滿足於在父輩的榮光下過一生。
他要北宋帝國軍界記住種諤這個名字,而不僅僅因為他是名將種世衡的兒子。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北宋帝國第六個皇帝宋神宗趙頊登基,這位充滿理想和激情的年輕皇帝腦子裡只有四個字——富國強兵。
很顯然,他不願再沿承父輩祖輩的軌跡,對契丹和党項人和顏慈眉,用金錢換取和平。
年輕皇帝需要做的事很多,需要激勵需要信心。
這時候,種愕送給了他一座城,西夏人佔據的綏州。
收降綏州可謂是一波三折。
治平四年,鎮守青澗城的種諤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西夏綏州城守將嵬名山的弟弟夷山。
夷山說西夏國主涼詐多病,國內是梁皇后專權,我哥哥也不願再為涼詐和那個老女人幹,有歸降宋人之心。
儘管這和二十多年前野利兄弟派出三個白痴詐降有些相似,種諤還是憑他的直覺和經驗作出了正確的判斷,給了夷山很多金帛讓他回綏州城做動員工作,同時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朝廷。
上面的反映卻很淡漠,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