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隊長他們有沒有伏擊成功,羅孝會不會上當。所以宮尚秋得堅持,既然歷勝這樣說,宮尚秋沒有不利用的道理,這三百來人放他們走又如何?還不是早晚被消滅的事。
歷勝派出傳令兵,讓他傳令城裡進攻的徽州軍已肅清,讓水軍返回吧。接到傳令的水軍統領,罵罵咧咧的揮兵退回江岸水寨。水軍退走,歷勝等於投降。宮尚秋在一個單獨的地方對歷勝說道:“歷將軍,我看你也是條漢子,大丈夫恩怨分明,你明明是漢人,為什麼幫助蒙古人殺自己的同胞?”
“這……”歷勝半天說道:“我和大宋官家有怨,我恨大宋朝廷,宮隊長你能遵守諾言,歷某感激不盡。”
宮尚秋在歷勝的耳邊低聲說幾句,歷勝的臉色立即變得吃驚,不相信的說道:“宮隊長你說的是真的?”
宮尚秋點點頭說道:“我相信你並非孤陋寡聞的人吧?我話說到這裡,已經說明白了。說出實情我幫你,不說我得為小姐負責,這些人一個也不放過。不遵守諾言,這樣的話分對誰說。對徽州軍特戰隊來說,沒有對錯,只有完成任務,你選擇吧。”
歷勝一陣猶豫,他不知道宮尚秋怎麼看出來的,但是他負責著重要的使命,如果不是為了這件事,他怎麼也不會屈在這個地方,他和大宋有仇和蒙古更是不共戴天。不過宮尚秋的話值得他考慮,看到宮尚秋冷峻的眼神,知道這些鐵血軍人不會說假話,絕對會不擇手段。這是戰場,不是江湖,是沒有什麼信譽和諾言可講的,只是看對誰有利的問題,軍人不是劍客。
歷勝說道:“那好我相信你的話,告訴你全部情況,希望我沒看錯你。”
在歷勝答應的時候,宮尚秋鬆口氣。他真的想知道什麼原因,歷勝不惜用生命保護的人是誰,既然和大宋有仇,現在小姐可就代表大宋,那不就是和小姐作對?宮尚秋要知道為什麼,否則不介意殺掉這些人,一勞永逸,免得以後和小姐為敵。
三百來個蒙古漢軍放下武器,被集中起來。宮尚秋只有三百人,這麼大的一個安慶府怎麼守得過來?在四面城門只安排了哨兵,全隊集中在中心的地帶,只是在北城留有一個小隊計程車兵把守。安慶城頭的大旗都沒有換,和原來沒區別。只是羅孝接到了安慶的報告,安慶被攻破,城裡計程車兵正在苦戰,希望元帥發兵救援。
羅孝本來認為今天一定能攻佔懷寧,可是他不能不管安慶,那裡是軍事重地,起著樞紐的作用。安慶失守,從九江到安慶一段江北的沿岸,和蒙古軍再也沒有關係。如果徽州軍再度進攻大別山,就會全面控制皖中平原,徽州軍佔領長江北岸的計劃就能實現。羅孝可是有軍事素養的人,這兩萬蒙古漢軍攻佔桐城和廬江以後,統帥鐵木真留在這兩個地方,羅孝接過大軍進攻懷寧,同時是安慶鎮撫使,怎麼可能丟掉安慶。只好下令暫時停止對懷寧的進攻,抽調五千部隊返回增援安慶。根據報告,攻進安慶的兵力不多,羅孝也沒發現附近有大部隊活動,所以認為五千兵力足夠了,再抽調多了也無法包圍懷寧,安慶還在戰鬥,有五千漢軍就能奪回來。
帶隊的是漢將張柔統領,立即點齊人馬向安慶趕來。這可是大事,張柔一點也不敢耽誤,一路上快馬加鞭,士兵一路小跑,想快點到達安慶。懷寧到安慶並不遠,過了月山就是安慶地界。這個月山真的是月山,就像一個月牙一樣,屬於大別山斷裂帶。在這裡突然多出一個小山來,正好擋住了懷寧到安慶的路。如果不從月山透過,只有遠道繞縱陽或者潛山。張柔沒認為有埋伏,這裡的距離如此近,探馬斥候不斷,並沒發現月山有什麼兵力。五千部隊排成四路縱隊,在官道上快速前進。以這個速度用不上情晚,就會到達安慶。張柔算計,如果安慶未失就直接進城,如果安慶失守,就等待攻城器械上來,所以一路上很快。
月山東北側的山城上,一道道戰壕縱橫。齊少石在這裡建立了阻擊陣地,接到宮尚秋報告,第三中隊已經全殲蒙古漢軍兩千人,統制官曆勝帶領最後的三百多人投降。齊少石不知道詳細情況,不過剩下最後三百人宮尚秋能同意受降,一定有原因。讓宮尚秋堅守幾天,等解開懷寧包圍,再研究安慶問題。
就在齊少石不知道怎麼解決安慶的時候,宮尚秋到是解決了。安慶府衙裡面,宮尚秋大模大樣的坐在那裡,吳興祖和蔣房恭敬的站在那裡陪著笑臉,宮尚秋說道:“吳知府,不知道你說的是真的是假?”
吳興祖連連點頭說道:“甸甸屬實,絕不敢欺瞞,安慶的倉庫和賬簿全在這裡,請將軍查收。”
宮尚秋說道:“根據大宋法令,你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