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部分(2 / 4)

小說:抗日玫瑰 作者:吻火

能聽出來一些什麼高明見解,就連謝太皇太后也想知道陳宜中能說出什麼來。

陳宜中洋洋得意的說:“古語有云:‘拒敵於國門之外’兩國作戰,不想著把敵國軍隊抗拒在外面,竟然讓本來有戰鬥能力的軍隊退回來堅守,以她徽州軍三萬人馬想解決進攻徽州的十萬大軍、還說解決完以後再來解決進攻京城的蒙古軍,這簡直是小兒女不知天高地厚,不是一派胡言是什麼?”

陳宜中看看大殿裡的人都聚精會神地聽,接著說道:“誰都知道,蒙古大軍有騎兵,戰力強悍,我們只有拿出不怕死的精神,死命抗擊才會有生機。這樣不負責的大包大攬,把她自己當成守護天神一樣。一旦饊州軍不敵,徽州軍不能來救援,京師外圍險要也丟失了怎麼辦?那個時候蒙古大軍已經兵臨城下,就是想和談都沒有資本了。這樣長時間只是相信武力解決,把一個小小徽州軍當成了國之柱石,面對蒙古大軍的進攻,應該想辦法集中兵力來對抗。徽州軍應該把軍隊交到張大人的手裡,共同抗敵才是勝利之道,自己籠著兵權自以為是,不是誤國是什麼?”

“最後一點”陳宜中看到他的言論把朝堂上的人都震住了,得意的繼續說道:“各位大人,‘昔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大宋的天下,我們都是大宋的臣民,一切當以朝廷為重,藍玫瑰身為大宋官員,領的是皇上的兵,吃的是皇上的糧。可是她卻把軍隊看做她私人的軍隊。徽州和臨安同時遭到攻擊,不先來救京城,護駕勤王,卻想著去保護她自己的家園。如果真的是分開解決,為什麼不先來解決京城的蒙古軍,然後再解決徽州的敵軍?而是先保住她自己的產業,這樣大逆不道的行為不該治罪嗎?”

滿朝文武都吸了一口冷氣,太厲害了,說的頭頭是道,分析的精闢絕倫。他們的領頭人已經開火了,手下的人當然不會等著。寶文閣大學士章嚴立即跪倒說道:“太皇太后,丞相大人言之有理,應該奪下藍政瑰的兵權,把她拿下治罪。”

郭松也連忙說道:“文大人身為參知政事,袒護藍玫瑰的行為其心可誅。”

立即有人跪倒說道:”陸大人是樞密院正使有調兵的權力,卻在發生戰事的時候不出令,調兵勤王有負聖恩,有朋黨之嫌,請太皇太后明查。“

文天祥明白過來,看著明面上是對抗藍玫瑰的,實際上還是對著他和陸秀夫來的。大敵當前,這些人不想著如何擋住敵兵,如何保國安民,這個時候還做這些事情。情急之下找不到什麼理由,來反駁陳宜中的言論,一眼看到一臉沉靜的張世傑想起來,說道:“京城有張大人在領軍作戰,禁軍有八萬兵馬,在湖州、蘇州和紹興還有七八萬兵馬完全可以堅守住,而徽州只有三萬兵馬,調來京師如何能保全。”

陳宜中說道:“保不住又怎麼樣?徽州重要還是京城重要,保住京城,保住皇上,十個徽州也值得,難道文大人認為徽州比京師更重要?”

文天祥一時回答不上來了。謝太皇太后不懂軍事,她認為陳宜中說的有道理,也認為文天祥有一點道理。人都是有自私心理的,直覺認為藍玫瑰確實在先保徽州,把京師放在了第二位上。作為臣子這絕對是大逆不道。可是藍玫瑰領兵在外,就是想收回兵權也得等打退了蒙古再說,暫時還是先保住京師為主要的。想到這說道:“陳丞相,文大人也是就事論事,藍玫瑰就是有不對的地方,也得等京城安全再說,當前還是如何退敵的問題。”

陳宜中知道陸秀夫和文天祥上一次保衛臨安深得太后信任,不是一下能搬倒的,看看太皇太后已經給藍玫瑰定了性質也就說道:“張大人剛才已經說了退敵之策,這才是謀國之言。”

謝太皇太后也沒什麼主意,滿朝文武除了陳宜中的人就是張世傑的人,陸秀夫這面的人少,就是有也都是低階官員,她只好說道:“那就按張愛卿說的辦法,希望諸位卿家齊心臺力共度難關。”

張世傑到是很高興,他到是不想把藍玫瑰治到哪去,只是對藍玫瑰瞧不起他心裡憤恨,就是把藍玫瑰治罪,也不能證明他就有軍事才能。所以他想的是,能不受干擾的指揮一仗,打敗蒙古大軍,證明自己的軍事才能。聽到太皇太后同意了自己的建議,立即高興地跪倒謝恩:“謝太皇太后信任,臣一定盡心盡力打敗蒙古大軍,保宋室安寧。”

陸秀夫和文天祥並非軍人才,也不能斷定張世傑指揮就不行,都是為國事盡忠,也沒有理由不讓張世傑指揮,再說藍玫瑰又不在,也只好不再說話。朝堂上決定形成,張世傑以殿前都指揮的名義給王勝和譚勇下令,必須死守城池不許後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