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官家已經把主持變法一事交付予先生了。然而,看看如今行事,先生所行之發,不都還是要過政事堂之審嗎?正如元澤所說,一旦現在要行地新法給政事堂最有話事權的韓相公反對,相比就難以透過了!就是透過,他日紛紛紜紜,也是不勝騷擾啊!因此,晚輩之計就是讓先生請官家再設一個變法專事機構,全權負責變法之事,以後法令,不需再過政事堂。此機構只對官家負責,只要趕出成績來,緩解了財政,縱有他人反對,陛下又豈能斷了財源?”
“你們……”王安石算是明白過來了,知道了呂惠卿與兒子的來意。
呂惠卿從懷裡掏出王給他的本子,道:“先生,這是呂某與元澤共同協商的機構章程,先生看看是否可行。”
王安石冷笑一聲:“你們真是有心啊!”
呂惠卿神色還是很平靜:“先生只要知道我等都是為了變法大業就成了。難道先生忍心看著自己的法令通不過,或者以後又給改良得面目全非?”
王安石猶豫著接過本子,沉吟了片刻,才道:“好吧,老夫知道了。”
“先生,此事最好年前能確定下來,把機構組織完畢,年後就可以提拔人才,專門變法了。有此機構,沒有了諸多阻撓,晚輩深信在先生地帶領下,能夠成就千古之舉,完成先生的畢生心願!”呂惠卿又加了一把火。
“好吧……”王安石稍一點頭,“老夫要斟酌……斟酌……”
第一百八十七章 呂惠卿
王安石的斟酌並沒有太久,翌日他不等再製定其他法令,獨獨把方田均稅法拋到了朝堂之上。/果然如呂惠卿所料,此法引起了軒然大波,比之前的青苗之法還要洶湧得多!
不說御史們一如既往地反對,就連韓琦與司馬光,也明言反對,一時間,朝廷所有重臣,幾乎眾口一詞阻止方田均稅法的施行。
王安石冷眼看著如此之多的反駁,稍稍灰心,最後回家想了一夜,把制三司條例司的章程完善了一番,正式在政事堂奏議!
“荒唐,太荒唐了!陛下,此議萬萬不能施行!”政事堂裡韓琦氣得鬍子不住往上吹,“王介甫,你如此制議,奪三司之權,是何居心!”
王安石也算聰明,此議只在政事堂提起而已,除了皇帝,也就三四人率先知道。
趙頊拿著奏章在沉默著,抬起頭來看著王安石,寬聲說道:“王參政,你想必有自己的理由吧,說來聽聽。”
王安石道:“無他,一切為了變法而已。新法之事,全是為了緩解朝廷財政拮据的窘狀,然而朝中不少人都不瞭解這種狀況,多番刁難,令新法難行。因此臣認為該另指一機構,全權負責新法,以利新法施行,也好更快見到成效!”
韓琦冷笑一聲:“難道為了成效,就要廢了祖宗法制?政事堂,三司,樞密院,三者鼎足而立,才有我大宋百年安穩,一旦毀之,他日生出禍端,又能負責!陛下,萬望三司呀!”
司馬光也不能在這個時候沉默了,他不能再顧全與王安石的情誼。也出列勸道:“陛下,臣亦的覺得此議不能行。三司本是掌管財政之所,一旦又有機構置於其上,還有什麼威信?日子久了,也就是一個廢置的機構罷了!如此可就令朝堂相對穩固的形勢亂成一鍋粥了!”
韓琦又道:“此司越三司之職,不關中書、樞密。所行之策,皆由其出,簡直是中書外又一中書!陛下,您難道就不為日後朝政擔憂麼?”
此言甚毒,不過也很有道理。中書掌控朝堂,而皇帝又掌控中書,一旦出現了一個不由中書掌控、完全顛覆平衡之勢的組織,他日勢大,有誰控制得了呢?
政事堂地兩個大佬都明著反對了。趙頊感到萬分棘手。特別是看到王安石那副堅毅不屈地臉色。更是為難了。暗歎一聲。招呼韓絳出來。道:“韓三司。此事涉關財政。是你三司之事。你覺得如何?”
韓絳還在為難不回答地時候。王安石搶著說道:“陛下。臣一腔忠心。回到開封。亦是想為天下出力。然而才一年時間。大家都搶著阻止新法施行。令臣萬分失望灰心。若是陛下覺得臣不可再用。就遣臣回老家養老吧!”
“啊?”趙頊吃驚得叫了出來。“萬萬不可。萬萬不可!王參政。有什麼都好商量。無須衝動!”現在一年將近到底。韓絳三司方面也給了他一些統計。王安石之前三法實行下來。大體比往常多增了五百萬貫地財政。這是實打實地成績。雖然鬧得朝堂不開心。不過能給他搞到錢就是老大!聽到對方要撂擔子地說法。當然不同意了。走了這家。還有誰能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