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3 / 4)

小說:穿越之大民國 作者:北方網

相接,希望守望互助。此外還有南方│三人│政府派來的說客,加上年前東北張作霖的邀請,趙書禮明白天下將有變,這些軍閥的狗鼻子同樣都嗅到了。

甚至段祺瑞也對趙書禮表露了拉攏之意,段以趙書禮收復外蒙的功績為由,封他做靖遠將軍。這個虛名趙書禮自然看不上,但是很快徐樹錚回來了。本來徐樹錚因為上次直皖戰爭失敗,他這個直系的眼中釘被通緝,只能逃往廣州。在廣州他跟廣州│割命│政府秘密結盟想要聯合討直系,但是段祺瑞一上臺他又立馬趕回了北京,再次活躍起來。

徐樹錚是趙書禮第一個長官,以這個時代的標準來看,他對趙書禮有提拔之恩,而民國時期是講派系的,趙書禮也就被打上了徐樹錚的標籤。沒人懷疑兩人會不是一條心,包括徐樹錚,他始終都把趙書禮的力量看做自己的實力。因此一到北京就給趙書禮發了電報,秘密聯絡拉攏,又讓段祺瑞以政府的名義,允許趙書禮把西北邊防軍擴充到三個師。

三十三節 擴軍備戰

對段祺瑞給的三個師編制的大禮,趙書禮也投桃報李,立即給段祺瑞送去了二十萬大洋,說是支援北京政府緊張的財政。同時也對各方前來拉攏的軍閥示好,既響應了閻錫山的共進退的約定,因為他知道閻錫山這個人圓滑,但是膽小,不怕他吞併自己。又給西北的馬鴻賓送去了兩萬只步槍——自己部隊淘汰下來的日本步槍,說是自己跟馬鴻逵是兄弟就跟馬鴻賓也是兄弟了。馬鴻逵馬鴻賓是堂兄弟,馬鴻賓的父親是馬福祥的親哥哥。對張作霖就更不用說了,他可是打算送個大油田給他的。

然後明白變局將至的趙書禮更加積極的練兵,又有段祺瑞的許可,軍隊也再次擴編,把西北邊防軍兵力擴張到了五萬人。現在兵工廠已經投產一年,累計生產了槍支近十萬支,武器不缺。順便說一下,兵工廠的工人們在趙書禮當初超越德國人的鼓動下,當真的做到了讓產量超越德國工人的水平,只是代價是日夜不息的加班加點。而那幾個德國人自從中國工人完成了諾言後,他們的三年之期也到了,紛紛回國去了,也不知道是被兵工廠工人刺激的還是想家了。他們走之後,孔韌接手了兵工廠的運作。

步槍富裕的同時,子彈儲備也很豐富,隨時保持兩千萬子彈的庫存,軍隊也終於能進行數量不多的實彈射擊了。只是趙書禮對此並不滿意,因為他詢問過宋遠,這樣的實彈量遠遠比不上日本,更不用說設計訓練標準更高的美國了。對此趙書禮只能讓剛剛用財政採購了一批機器,正在積極籌辦機器廠的孔韌想辦法,讓他儘快將工廠中的子彈機再複製一套出來,屆時兵工廠的彈藥產量將增加一倍,達到每月一千萬發。

趙書禮不但擴充了步兵為三個師,同時還悄悄的組建了一隻新的騎兵師,該騎兵師目前還沒有番號,只是內部定為綏西騎兵第一師。

之所以能組建這個騎兵師,故事還得從挖溝修渠的蘇方說起。蘇方當年在計劃了一條從寧夏經過沙漠地區到黃河的水利工程後,趙書禮並沒有直接答應,只是給了他一點經費讓他仔細考察。但是這傢伙就用這點錢,招募人手,先把架子搭起來了。然後又跑去歸綏求馬福祥,又獲得了一筆投資,又用土地吸引已經移民到了河套地區的一些農民,允諾渠修好後,給予他們更多的土地,讓這些農民接受了低工資後,蘇方終於風風火火的大幹起來了。

當趙書禮從庫倫回到河套的時候,才發現他已經幹了一年多,修渠二十多公里了。不得不支援他繼續動工。

但是這傢伙很快就給趙書禮惹上了麻煩,由於工程計劃是從黃河上游的六盤山附近的黑山峽引水,一路上利用地勢的降低,讓水渠地平緩緩下降。但是黃土高原並不是一個連續下降的平面,所以水渠經常不得不迂迴蜿蜒,有時候還得藉助蒙古人的牧場。這就引起了衝突,蒙古人的牧場都是屬於王爺的。就當他們破壞了一處非常肥美的牧地時候,一個蒙古王爺帶著上百人槍,把他們施工隊伍包圍了起來。

這件事讓趙書禮注意到,是到了處理河套地區蒙古王公的時候,這裡跟外蒙一樣,土地都是王爺的,牧民的財產大多數都要上交,其實生產根本沒有積極性。但是因為考慮到這裡情況複雜,初到這裡的趙書禮一直採取安撫的態度,此時兵強馬壯,該到了解決資源再分配提高生產率的時候了。

於是趙書禮親自出面,派人禮貌的把所有蒙古王爺請到了鄂爾多斯,說是要商量此地發展大計。之後趙書禮不但沒跟他們商量具體問題,反而每天好酒好肉招待著,就用拖字訣拖住他們。

當半個月後,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