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3 / 4)

小說:穿越之大民國 作者:北方網

所以這兩個人,一個在內心中趙書禮不想打,另一個則是為了國家利益他不能打。

但是趙書禮去蘇聯還有一個秘密的目的——聯俄製日!

因此馮玉祥宣佈下野去蘇聯考察,趙書禮則藉口要跟蘇聯進行商務交流,也要去蘇聯考察,並且幾乎跟馮玉祥同時辦好了赴蘇的手續,同樣北上經庫倫去蘇聯的。兩個心照不宣的人,經過聯絡相約在庫倫見面,然後一起赴蘇。

當然像他們兩個人,不管是實力龐大的馮玉祥還是稍弱點的趙書禮,離開自己的地盤都不可能不做一番部署。馮玉祥怎麼部署,趙書禮不清楚,他自己是費了不少心思。

內政基本上交給了徐新六,孔韌等人,讓他們商量著處理,萬一不能決斷,可以透過電報跟自己聯絡。軍事上,一直擔當自己名義上的副手,其實是實際負責軍隊工作的西北邊防軍副司令宋遠繼續處理。而他當初帶回來的幾個同學,賀粹之,宋榮邦和黎行恕三人都已經升任師長了,騎兵師則由宋遠當旅長時候的副手李三江擔任師長一職。趙書禮給宋遠他們下達的底線是守住綏西的地盤,如果能趁機奪取歸綏就更好了。

做好這些部署後,趙書禮才放心的北上了。

庫張公路,起始分別是張家口和庫倫,這是一條康熙時期修建的公路。說是公路可能很多人印象中一定會出現,柏油路面,警示線等。但是現在的這條公路,不過是黃土夯實鑄就的而已。

雖然道路不怎麼樣,但卻是從內陸北上外蒙的必經之路,不管是大軍進發還是商人貨運基本上都選擇走這條路。趙書禮和馮玉祥也不例外,不同的是,趙書禮是騎馬,而馮玉祥是坐汽車去的。

······

馮玉祥內心很矛盾,老實說他不太看得上趙書禮這個起家於蒙古的小軍閥,或者說他看不起一切跟他不同的軍閥。只不過礙於外蒙是此人的地盤,他才不得不給個面子,答應跟他一起去蘇俄。

但這幾日他在外蒙的所見所聞卻讓他對此人有些改觀,外蒙收回近一年了,原本被喬巴山等人充公的晉商店鋪等又回到了從山西趕回來的商人手中,各種商業再次繁榮起來。市場上充斥著,來自內地或者日本美國等國的各種貨物,也有蒙古牧民把牛馬羊等牲口趕到這裡販賣,或者出售羊毛牛羊皮等他們的農牧產品。

馮玉祥看到,這裡商業交換繁榮,其中一個東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紙幣。河套聯合銀行發行的紙幣,這種紙幣在這裡跟銀元有相同的效力。他問過牧民為什麼接受這種紙幣,牧民回答這是漢地來的商人給他們的,這些商人過去每年固定日期都到他們旗裡收購牧產品,並給他們帶去食鹽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他們相信這些商人。要說這還是蒙古人單純啊,如果看看過去他們跟晉商的貿易就知道,他們被欺負的多慘了。

從明朝開始外蒙的貿易,多是掌握在山西人手中,山西人常利用賒賬方式來引誘蒙人,就是不要現款交易而把他們喜歡的東西先買去,規定一個時間歸還,蒙古人因為可以不用現款即可取到其喜歡的東西,於是需要的也買,不需要的也買,山西商人因此生意鼎盛。蒙人交易都是用羊代替貨幣,如果價格議定了是100頭羊,到了年底償還期屆。山西商人就到蒙人那裡去牽走140頭羊,蒙古人問為什麼要多牽走40頭羊呢?山西商人說:“羊是要生小羊呀!當時的100頭羊,現在多生40頭不是很公道嗎?”蒙人老實,一想也有道理,就給他們牽去,其實這是不合理的,一百頭羊需要餵養,不到一年就要增加40頭羊的利息,實在是欺負蒙古人。最早注意到這個問題的是第一次收復外蒙的徐樹錚,當時他一面勒令山西商人不許如此盤剝,又令蒙人不得賒欠,免負重利,即使賒欠,也不許到付賬時支付或索取額外的羊只。只不過他此舉兩邊都落著好,商人自然不高興,蒙古人也不習慣,真是老實人啊。

當趙書禮第二次收復外蒙後,外蒙古的經濟控制權仍然又回到了大大小小的晉商手裡,有坐擁千萬的大茶葉商,也有穿街過巷到各個牧旗上門服務的小商販。但是此時不同往日了,商人也不願意賒賬了,因為蒙古幾次降而復叛,失而復得,讓他們擔心安全問題。所以只接受現款,而現款又攜帶不便容易被搶,而河套地區新發行的聯合銀行紙幣是晉商票號聯合發行的,在晉商中信用很高,他們也樂得使用。加上過去數百年來他們日復一日的沿著固定的商道往來,風雨無阻從不間斷,因此在牧民心中的信用很高。他們願意使用紙幣後,牧民們也就願意收,於是在他們的推動下,聯合銀行的紙幣在外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