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3 / 4)

小說:穿越之大民國 作者:北方網

。當他們收到集合令的時候,恐怕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的命運會跟日軍進了南京後的南京老百姓一樣,此時突然得知這樣的結局,不但不抱怨,反而感激呢。

當然他們去的地方也不是什麼好地方,第一批去的人住的簡易的木頭板房,他們安頓好後,要給後來人繼續搭建住處。然後這些日本人要在荒無人煙,沒有中國人願意去的大鹽鹼灘上開墾荒地,先要引水澆灌洗去土地中的鹼性,然後才能進行播種,恐怕幾年之內土地都是極為貧瘠的。而他們在這裡要居住幾年,誰也說不好,但只要能活著就比什麼都強。

趙書禮沒空操心這些日本人的動向,他現在更加關注軍事方面的政務。

比如擴軍。

擴軍是必然的,雖然說戰前塞北就長期保持著五十多萬人的兵力,但是這樣的兵力打一場戰役是夠了,但是要跟日本長久作戰,顯然是就差了很多。而塞北的預備役雖然經過這些年的建設,但是預備役中接受過訓練的也就七八十萬人,現在也都已經開始編入正規軍了。但是這顯然還是不夠,對原來歷史上那個二戰和抗日印象深刻的趙書禮認為,至少要擁有五百萬軍隊,才能保證中國在戰後得到應有的地位。甚至塞北保持五百萬軍隊,也有打消戰後蔣價石向他發動內戰的想法,因為誰也不知道那時候局勢是什麼樣的,要是那時候蔣價石受到其他別有用心的勢力的蠱惑,比如美國,發動一場大規模的內戰的話,那麼戰後趙書禮要爭取中國國際地位的想法也難以實現,最後的贏家只能是美國一家了。而萬一那時候中國過於強大,以趙書禮對美帝的理解,他們是完全有可能這麼幹的。

塞北現在人口已經接近七千萬人了,當然農業人口占了大多數,真正的城市人口三千萬左右,直接參與工業的不過一千多點人力。可以說還是一個辦農業社會,當然日本此時的工業化也不高,雙方相比半斤八兩,但日本的基礎比之塞北要雄厚,只是潛力跟擁有大量資源的塞北沒法比。

這七千萬人口中,新疆現在又將近一千萬,外蒙條件比新疆要好很多,現在有兩千萬,甘肅八百萬人,而人口中心塞北省則有三千多萬人。而塞北的中心又是河套地區,這裡的土地資源最好,蘇芳主持修建的完備的水利設施覆蓋了整個河套地區,經過這幾年的改良,這裡的土地已經全都成了良田和肥沃的草原。移民政策也讓這裡聚集了大量的人口,一家一戶的小農場遍地開花,大多數是十到二十畝的小農場,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軍人家庭可以達到五十畝,或者有些思想靈活的農民會租借牧民的草場來開墾,他們的農場有的有上千畝。

趙書禮很快就到了河套地區視察,說是視察其實是鼓舞,因為情況他可以透過報表來了解。他現在把塞北的行政方式搞的一直很像企業,他是老總,徐新六算是他手下的職業經理人,各個部長是部門經理,而各省的省長則是一個個分公司的經理。這些部門定期透過報表像他反應情況,列出工作計劃,上報完成情況。說起來這應該是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但是亞追溯,其實可以追溯的明朝張局長的考成法,只不過明朝沒有實行下去,不然估計也不會亡了。

趙書禮四處奔走,不停的做演講,一個個村鎮走過去。民心士氣確實有實質性提高,百姓對參軍的熱情也高漲了起來,經過統計大約提高了十幾個百分點的主動參軍率。來開農牧區後趙書禮到了鄂爾朵思,這裡是河套地區的中心之一,尤其是軍工業的中心。

趙書禮只看到了他經過之地,大量青年踴躍參軍,卻沒想過對他們的家庭而言,未必都是歡樂。

鄂爾朵思附近一個村子,這裡是較早開發的的一個村子,村中的軍屬比例很高。這是因為當年第一批移民,完全都是軍事移民,必須出男丁進入當時的綏西軍才有可能分到土地。

村中最大的地主家裡,女主人正哭哭啼啼,不停的埋怨丈夫。

“憑什麼啊,你當年當兵也算是給整府打了天下了,現在還要兒子去。你明顯有辦法免兵役的,我們家完全符合條件,可你這木頭就是什麼都不做。你就眼睜睜看著兒子去打仗好了,看將來誰給你養老。”

男主人卻沒有理會女人的哭啼抱怨,而是背對著他,哈哈笑著。

“兒子長大了,有什麼理由去阻止一個男人奔向戰場呢。”

這男主人也是一個老兵,當年以他的參軍為代價為家裡換取了幾十畝條件較好的土地,然後再軍中又立了點小功勞,後來負傷退役後,整府有補償了一些土地,現在他家有一百多畝良田,生活條件算是比較好的。男人傷的是一條腿,不能幹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