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2 / 4)

小說:穿越之大民國 作者:北方網

賜柳樹國姓楊,因此柳樹也被稱作楊柳,楊廣還命人在灞河兩岸編植柳樹,季節一到柳絮飄飄如同風雪一般。西安北邊的高陵縣,則有涇河渭河兩條河流交匯之處,兩條河流一條清一條濁,相交之處形成一條線,清濁分明。這一景也是長安八景之一,號稱涇渭分明。

之後到了臨潼,這裡後世出名是因為有個兵馬俑,但是這時候還沒開發出來。

但趙書禮也想到了陝西的發展方向,告訴楊虎城旅遊業也是個很好的經濟增長點,楊虎城半信半疑,他想象不到吸引些遊人能有多少利益。

當兩人在華清池,也就是楊貴妃當年泡澡的地方,泡溫泉的時候,趙書禮接到了一個訊息,終於不得不結束陝西之行,要立刻返回塞北了。

平津會戰結束了,中國失利。

平津大會戰的主力無疑是宋哲元的十九路軍,塞北方除了提供軍火武器支援外,還派出了黎行恕第三軍前往配合作戰,本來還想讓傅作義李生達等軍進入河北,但是宋哲元卻抵制。他恐怕相信自己的實力,只要有充足的武器彈藥是能跟日軍決一雌雄的。但是他的對手對平津會戰也是非常重視的,因為北京的意義實在是太特殊,對於雙方任何一方都很重要。因此日軍先後增兵到了三十萬人,其中十萬人還是從剛剛結束的南京戰場調往北方的,原先在河北的華北派遣軍就是主力師團。

三十萬精銳日軍在河北跟宋哲元軍苦戰,雖然黎行恕的第三軍態度很積極,可是卻處處受到了宋哲元的猜忌和掣肘,一直到北京保衛戰打響,宋哲元都沒有接受塞北軍進入北京的要求,當北京失陷的時候,他想同意,可是時機已經晚了。

塞北軍在石家莊跟日軍打了一仗後,鑑於河北地區重要城市已經失守,同時平原地區防守條件也不理想,掩護宋哲元殘部撤入山西后,也一同撤往山西了。相比山西的防禦條件就比河北要好很多了,山西東有太行山西有呂梁山,南方是中條山脈,北方有五臺山衡山等,塞北軍的下一步打算是藉助山西的表裡河山在這裡大量消耗日軍兵力。

山西不但是兩山夾一谷的地形,而且這裡地理上已經屬於黃土高原範圍了,地勢上要比河北高,日軍要進攻這裡,就是佯攻。而進入山西的通道也不多,從河北進攻山西最有利的路線是經過正太鐵路,從石家莊往太原方向攻擊,另一條路線則是沿著過去的平綏鐵路往大同攻擊。選擇第一條的話,那麼日軍則直接跟山西的閻錫山作戰,而後一條則困難多了,首先要攻下塞北軍手裡的張家口,不管是路上經過的關口,還是攻擊路線的長度都遠超直接沿著正太線攻擊太原來的方便。

因此毫無疑問大家都認為日軍會採取第一種攻擊路線。

而閻錫山卻有點不情願大家幫助他防禦,這跟宋哲元是一個心態,擔心驅虎吞狼後,老虎賴著不走了。但是卻無可奈何,他一直宣稱是屬於塞北的一部分,於是趙書禮沒跟他客氣,直接就是以命令的形勢下達的。而蔣價石這時候也不可能幫他,新敗的蔣價石也擔心北方崩潰後,日軍趁勢南下到時候真的是要亡國了。

好在塞北軍派出的部隊大多是原屬山西的部隊,而且就是原來晉南的部隊,這些部隊進入太原包圍晉南實在是在合適不過了,傅作義孫楚李生達等人也都是閻錫山的老部下,閻老西面子上也算是過得去了。

塞北之所以派遣這些二線部隊進入山西,倒不是說考慮到這些部隊就出身於山西,最重要的是因為主力部隊現在大多集中在東北,第一軍和裝甲軍都在遼西作戰,外蒙部隊則在吉林,第二軍和第三軍也部署在東北的邊境地區,準備隨時增援。

在山西防禦戰準備的同時,日軍進攻跡象還沒有出來的時候,東北的戰事突然激烈了,塞北軍和東北軍聯合突然在東北採取了猛烈的攻勢,在東北的大風雪中作戰,條件對中**隊極為不利,但是那種氣勢卻足以撼天動地。

三百五十八節 東北攻勢

徐悲鴻善於畫馬,他的畫法貫通中西,畫作馳名中外。

他的畫,被譽為充滿了力量與生機,但是徐悲鴻本人卻總覺得似乎少了點什麼。

少了什麼,現在他找到了。

就在東北,就在戰爭中發現了,少了氣勢,少了那種一往無前的氣勢。

當他第三次被前線部隊送回哈爾濱後方後,他開始動筆了。

風雪漫天是背景,一望無際的原野,上面是千軍萬馬,一個個身著毛皮衣,帶著白色狗皮帽子,身後揹著馬槍的戰士,坐下的坐騎不是什麼名馬,一點也不雄峻,相反卻是以溫順著稱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