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技戰術更是心理。但是他也已經注意到,士兵在沉靜穩重的同時,有的人變得沉默寡言,而有的則滿口怨氣,他們抱怨塞北軍不該來東北拼命了,東北是東北軍的東北,不是塞北軍的東北,犯不著為了張學良的家當犧牲塞北軍士兵的生命。
任由這種情緒的滋長,恐怕會發生譁變,但是他一時也想不出什麼好的方法來處理,他是個新兵師,還沒有來得及配置心理工作人員,也就是那些宣傳隊之類的文藝兵,而他自己從來都不擅長這些,只能一次次的去視察基層,鼓勵他們安慰他們,效果有但是越來越弱了。
一百七十節 哈爾濱防禦戰(11)
世界輿論對哈爾濱的重視隨著雙城戰役的進行,越來越多的聚焦到了雙城這個小城,塞北軍自不用說,日本也意識到了雙城這個地方的重要性,除了前方加緊攻擊外,開始了外交行動。
在塞北,板垣親自跟趙書禮對話,提出和平倡議迷惑趙書禮,在趙書禮跟他一陣虛以委蛇後,給前方發去儘快結束雙城戰役的訓令後,雙方戰事反而更加激烈。
在國際上,日本代表走訪各國,解釋自己行動的合理性還有利用自己的國際地位,希望列強朋友幫忙向中國整府施壓。他們大打他們愛好和平的主張,表示希望東北問題和平解決,但是把責任都推向了塞北軍。他們一方面開始在他們國內高調錶示要繼續增兵,來穩住國內民眾,一方面卻在國際上要求各國給中國施壓,要阻止塞北軍繼續向東北增兵。
對此蔣價石中央完全的沉默了,一如既往的靜觀其變,其實對於此時蔣價石十分的為難,干涉吧,無能為力,日本人自然不買他的賬,至於趙書禮嗎,他也沒什麼好的辦法。總不能現在出兵滅掉塞北軍吧,那樣倒是可以給國際上那群土匪,尤其是日本人有了交代了,可是在國內自然要落下一個賣國的名聲,更何況他還沒有能力剿滅塞北軍呢。
而趙書禮則以高調響應日本的和平倡議作為回應,表示塞北軍是完全渴望和平的,盼望東北事變早日結束,但是又表示塞北軍增兵不增兵完全是看日方的態度,塞北不願意事態繼續擴大,但是如果日方繼續無力增兵東北,擴大事端的話,為了東北百姓的權利,塞北軍將不得不進行干涉,繼續增兵應對。
對此國聯終於出面了,提出了一個倡議,要求雙方都剋制,都不要向東北地區增兵,以免事態繼續擴大化。塞北整府第一時間回應,表示日本如果不繼續增兵,則塞北也不會往東北增派一兵一卒。日本人還沒有回應,但是他們在東北的部隊,卻加緊了對雙城的攻勢,似乎是打算利用現有兵力,完成對雙城的佔領。
······
雙城戰役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到了第四天,這天日軍發起了前所未有的瘋狂攻擊,天上的飛機全天進行轟炸,炮擊也未曾停止,而且他們的坦克終於出動了。
日本的步兵甚至不規避自己的炮火了,一直衝到距離陣地百米處,才停止炮火掩護,於是相當多的日本士兵衝進了塞北軍陣地,白刃戰頻繁的展開。
“坦克,坦克又上來了!”
前沿陣地現在已經面目全非了,但是塞北軍依然堅守著陣地,看到日軍的坦克轟隆隆開來,一個基層軍官大喊著,臉上顯出驚恐,對付這些東西,實在是沒什麼好的辦法,除了巧妙炸斷履帶外,很難制止這些鐵傢伙,而每消滅一輛坦克都要付出數名士兵的生命。而且這次不同了,這次對方的坦克數量前所未有的多,坦克後面還跟著為數眾多的日軍步兵,顯然他們打算利用這最後一次衝鋒,徹底打敗塞北軍了。
透過望遠鏡看著日漸迫近的日軍坦克集團,梁鏡齋面色沉重,他有預感這次日軍的突擊恐怕將決定雙城的歸屬了。
“命令炮兵,把所有火炮都集中起來,不管是不是反坦克炮,都部署到前沿進行平射。”
梁鏡齋下達了一個決絕的命令,他所剩餘的火炮已經不多了,只有不到百門,他壓上了手頭最後一分火力了。
誠然梁鏡齋所率領計程車兵大都是新兵,但是新兵師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兵油子少,他們死板的執行了梁鏡齋這個命令,所有的火炮,甚至包括高射炮都拉到了前沿陣地,不管能不能打都做好了發射準備。而這時候日軍的坦克已經駛進到了百米距離上,所有的炮兵緊張的除錯火炮,瞄準目標,沒人想到作為炮兵他們第一次把自己置身到了一個多麼危險的境地,這個距離上別說步槍可以精確射擊了,就是手槍也能打到他們。
但是近距離帶來的好處是,火炮的瞄準幾乎不會偏差,一輪平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