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日頭依然很好,外面的積雪經過昨天一天強光照射,已化得差不多了,只不過早晨的溫度還是很低,公路上的爛泥被凍得硬邦邦的,今天是正月十六,按照老話算來,春節算是過完了,得安排好新一年的農事,驚蟄一到,便要開始春耕了。
田滿銀吃過早飯便在院子裡保養農具,農具是莊稼人的吃飯家伙,每個農民都把農具視為好夥伴,田滿銀也不例外,把鋤頭和鐮刀磨得雪亮,泛著森森的寒光。
田滿銀和閨女說好吃過中飯就去鎮裡,現在的路面太硬了,他捨不得寶貝腳踏車磕碰著,還是等中飯後日頭把路面曬軟和了再走,反正騎車去鎮裡也不過一個小時的工夫,來回也就兩鐘頭。
田思思早就和老爹約好了一塊去鎮裡,她主要是想看看七十年代的王家鎮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另外也存著看有什麼掙錢的法子,買相機的一百來塊錢她可得靠自己掙出來。
上午趁廚房裡沒人,田思思悄悄地在米缸里加了點商場裡的米,不多,就只加了兩三斤,多了趙老太要起疑了,田思思把米攪動幾下,這樣趙老太就看不出米的區別了,又在油壺裡加了小半斤食用油,田家雖然不愁吃喝,可是家裡的大米和油卻一直不夠吃。
田老爺子和趙老太吃的是國家供應糧,老爺子因為是老革命,每月供應32斤大米,六兩油,一斤肉(大概這麼個數字)
,趙老太是軍隊家屬工,每月27斤大米,五兩油,一斤肉,別看這數字小,但已經是特殊照顧了,要知道當時的城裡人每月可只有四兩油五兩肉,男人27斤大米,女人24斤。
田滿銀和朱艾青掙的是隊裡的工分,每年年底由隊裡統一分糧,田滿銀和朱艾青都是能幹人,掙的都是滿工分,但是分到的糧食還是吃不飽,這也是當時的普遍現象,農村就沒有一家能吃飽的,田家還算是好的,有老爺子和趙老太每月的供應糧補貼。
本來田家的糧食是夠吃的,但是趙老太心疼孫女孫子,做菜時總愛多擱油,而且也不愛做稀的,一天三餐基本上是乾飯,這樣糧食就不大夠吃了,每年老爺子都會讓田滿銅花錢從黑市上買糧食回來,按照老爺子的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吃不飽哪有力氣幹活?
第12章 暗中補貼
田思思已經打定了主意,有機會她就悄悄地給家裡補貼糧油,讓家裡人都能吃飽,至於肉類也只得另外想辦法了,家裡每月只有田老爺子和趙老太供應的兩斤肉,另外還有大女婿劉伯根時不時送來的豬下水等,劉伯根做為鄉公社食堂的總廚,有門路能買到豬下水。
趙老太經常把兩斤肉攙上青菜或韭菜剁了餡包餃子,送些給田八斤家,田八斤雖然是村支書,但家裡人都是農村戶口,沒有供應糧和肉,一年到頭也就只有年末殺年豬時才能吃上肉,田老爺子就只剩下這麼個親兄弟,趙老太也不消老爺子開口,每次包餃子都會讓田思思端一碗過去。
在其他人眼裡看起來滋潤的生活,可在田思思眼裡卻有些苦了,一個月也就只能吃上三四回肉,平時做的菜不是蒸就是煮(省油),不行,得想辦法把商場裡的物資光明正大的拿出來,還不能讓家裡人起疑心,得找個好理由,田思思皺著眉頭。
“阿囡,小孩子家家的可不興皺眉頭!誰惹你不高興了?”趙老太出門倒潲水,這些潲水是由米湯水、洗碗水等集攏來的,可以摻進豬草裡煮熟了做豬食。
田思思忙舒展眉頭,搖了搖頭,“沒,我就是想事情呢!”
趙老太笑了,“小孩子有啥事情好想的,真是精怪!”
她倒了潲水便去菜地上摘了幾顆青菜,準備中午炒了吃,農村的女人一天到晚都是沒得歇的,從早忙到晚,趙老太承辦了家裡的家務活,把家裡整理得井井有條。
朱艾青是村裡的婦女隊長,除了出工她還要忙其他的事情,所以家裡她都是不來插手的,當然她只要在家肯定會幫趙老太乾活,朱艾青也是個能幹人,手腳麻利,地上家裡的活樣樣都拿得起,只除了廚房一樣,可能是小時候沒吃過啥好東西的緣故,朱艾青做的飯菜色、香、味都一塌糊塗,和趙老太做的比都不能比。
中飯很簡單,大米飯,昨天剩的豬頭肉,炒青菜,冬筍炒肉絲,一小碟花生米,還有盆蒸紅薯,田思思只吃了一小碗飯,菜也只是略動了動冬筍和青菜,不過蕃薯倒是吃了好幾塊,田家的蕃薯是黃心紅薯,很面很甜,田思思連吃了三塊。
趙老太詫異地看著她,“阿囡,你不是最不愛吃蕃薯的?
今天怎麼吃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