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2 / 4)

小說:蜜意經(上) 作者:希望之舟

江應文年過花甲,膝下有四子六女。

如今,長子江致曙育有一子五女;二子江致齊生有三個女兒,無子;三子江致頤曾育得兩子,無奈皆在幼時夭折,至今僅餘一女;而四子江致遠,本有一子,卻在未滿週歲時染上不治之症,被國師冉長空抱走後,再無訊息。

歷來,一個家族的興盛往往離不開子孫後代的開枝散葉。

江家世代書香,家學淵源,祖上曾出過三位狀元,七位探花,數十位舉人秀才。這濟濟人才不僅成就了江家的赫赫聲名,也奠定了江氏一族在天下文人心目中的超凡地位。

到了江應文這一代,更因嫡系裡有數位子弟在朝中身居要職,勢力雄厚,聲望鼎盛,深受帝王寵信,故而得以將本家族學擴建成書院,邀聘各方學士名宿,廣招貧民學子,授以經算文兵等學,終全先祖遺志。

人生至此,江應文唯一的遺憾大概就只有子孫未滿堂了。眼看著幾個兒子逐一步入中年,府裡頭,孫女養了一大堆,可孫子就那麼兩個,其中一個還一去不回,生死不知。剩下的這個嫡長孫又頑皮好動,不喜唸書,整日想著舞刀弄槍,直把他愁得鬚髮皆白,惟恐自個這一支後繼無人。

直至去年,一封鶴書從天降……

江應文方自江致遠口中得知,原來小寧鈺不但未死,且已身入道門,拜在修仙門派太元宗的門下,成為國師的同門師侄。

這一訊息令江應文既喜又憂。

喜的是,家中有此一人存在,至少可保本族百年不衰。修仙者倘若入世,混得再不濟,也永遠是高人一等。至於法力強大如國師這一類的人物,更是與帝王平起平坐,不參政事,卻又權利通天,說一不二。

據傳修仙門派擇人甚嚴,資質平凡者,家世再強盛亦無用,除非族內有先輩在門派中,願意提攜一二,否則的話,非具天生靈根者不得入門。然世人皆知,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天生靈根者,萬里挑一,實屬罕見。

江應文心裡明白,如若國師當年所言非虛,那麼,寧鈺的存在,危及皇權,應是必死無疑。他能夠死裡逃生,拜入太元宗,十有八九是因靈根天生,資質清奇之故,令國師生了愛才之心。由此可想而知,此子實非池中之物,他日成就不可估量。

憂的是,顏初靜早已離家出走,不知所蹤。而寧鈺在這封家書裡提到,一旦築基成功,他便會回家與爹孃一聚。屆時,倘若寧鈺知曉真相,從而對本家心存不滿,又或是懷恨在心,那又該如何是好……

當時,江應文曾悄悄遣人四處打探顏初靜的下落,打算接她回府,好生安撫。後來,江致遠因何離京北上,他也是心知肚明的。

然而,天意難測,為保江家的百年基業,最終,江應文不得不與兒子達成一致意見,不再強求顏初靜回府。

在江寧鈺回家之前,江應文早就備好了一套天衣無縫的說辭,也嚴令家人與下人往後一律不可再提及顏初靜失蹤一事。

只是,當氣質出塵如仙童下凡一般的江寧鈺與國師冉長空一起出現在江應文的眼前時,這個素來精明穩重的老人卻激動得老淚盈眶,只顧著把這分離多年的孫子從頭到腳看個不停,那些想好的藉口措辭,似乎已拋到腦後。就連讓小廝去青嶽院通報也是聞訊而來的江致曙吩咐的。

江寧鈺從小入道,修心煉性,所修法門源自天地,講究的是道法自然。

本來,以他這九歲稚齡想要進階築基期絕對是難於登天之事。只不過,他天性至純,悟性高,又一心向道,勤於修煉,少有雜念,故而進步極快,加上有個愛徒如命的師傅常常把固本培元之類的靈丹當糖豆子一樣地喂他……

結果,他就頂著個天才的光環,成為了太元宗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築基期弟子。

正因為江寧鈺把絕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打坐修煉,於是養成了少言寡語的習性,一說起話來,便是直來直去,不加修飾,也不摻虛假。而山中生活無憂無爭,所以,在人情世故這一方面,他幾如一張白紙,無塵無垢。

這時,他感受到眾人目光皆聚於己身,其中一位老人的眼神最為熱烈,好似熾熾火光,照得他心神搖曳,不由得微微漲紅了臉。

他知道,這位老人就是自己的爺爺。

當國師言及異雪之時,門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

一個輕如落葉,一個重如墜石。

未幾。

有人推門而入。

江寧鈺轉眸望去,恰與來人四目相對。

那是一雙用任何語言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