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實施下去,這一忙起來,就忘了一個人。
顧棲。
說來他也是真冤枉,本來只是想打個小皇帝的幌子,聯合起東宮舊部,只要他的想法成功實施,他就能在保皇黨裡站穩腳跟,一步一步拿到本應該屬於他的權力,但是他不光低估了江衍的能力,還漏算了江翎的性格。他有恩必報,太子為他而死,他早就在心裡默默把江衍當成了自己的兒子看待,根本不用別人說,他自覺侄兒被王都的這些人養的無能懦弱,頓時心中一橫,皇位也不要了,準備把他好好磨練成一個合格的皇帝。
合格的皇帝是什麼樣的?江翎不知道,他沒當過,不過他見人當過。對內,各項政策做到心中有數,臣子提出建議的時候權衡利弊,取最合適的方案,對外,每年給他足夠的軍費,對他來說這就是好皇帝了。
做到這些不難,但是前提是大部分夠資格站在紫宸殿上的朝臣都要聽他的,這一點對那些有底蘊的親王來說很容易,一般來說,有自己的班底,坐上皇位之後,再籠絡一批保皇清流,輕輕鬆鬆就能做到,但是對於江衍來說就很難了,他雖然也有一部分支持者,卻是他父親的舊部,而不是他本人的,保皇黨更加註重的是皇帝的能力,所以從他登基以來,一直保持著沉默,在觀望中。
江翎不能在王都留太久,雖然裴越已經帶著大軍在回去的路上,但是他不放心,匈奴人夠狠,為了除去他竟然不惜以老人幼童為餌,誰知道面對裴越,又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
在這之前,江衍起碼也要在朝中有一定的話語權才是。
事實上江翎不知道,他的態度已經能讓相當一部分朝臣產生猶豫了,想想看,本來皇位的最有力競爭者都不爭了,明明換身龍袍就能直接改朝換代的人,卻擺出了一副慈父嘴臉,那他們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