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鼓聲號令一樣,激勵著開球的場上隊員們的進攻。
當球進門的那一剎那間,巨大的歡呼聲幾乎將整個球場都要震塌了,而十幾支牛角號的號聲也隨之一變,吹出了輕鬆短快的曲調,這是慶祝勝利的得勝曲!司馬遹甚至有種置身後世的感覺!
第三百二十三章 風起西域(上)
就在司馬遹馬不停蹄視察江東各地的時候,朝廷也沒有閒著,政務方面自有內閣處理,不必細述。而軍務方面在祖逖的主持下,朝廷拉開了大軍西征的序幕,隨著一封封調令奔赴各地,廂軍開始大範圍的往西調動。
晉軍的異動也引起了草原上拓跋普根的震動,原來自拓跋比延得到大晉支援之後,他就無法在接下來的爭鬥中佔據優勢。為此拓跋普根就把下一個攻擊目標對準了西域,為了增強自身的實力,拓跋普根已派遣石勒為先鋒統帥五萬騎兵進駐西域。
可就在他想要發起攻擊的時候,大晉廂軍卻大規模往西調動,這引發了拓跋普根相當大的恐慌。這些年,透過明裡暗裡的爭鬥,拓跋普根早就知道拓跋部落與大晉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要不他也不會著急拿下西域來增加自身的實力。
為了搶在大晉前面拿下西域,拓跋普根一邊急令石勒統軍快速進發西域,他一邊繼續整頓部落,先後又徵集了十萬大軍,準備在石勒部之後再度挺進西域。至此鮮卑人為了征服西域一共集中了十五萬大軍,兵鋒直指高昌郡、龜茲、焉耆、車師等西域北道國家。
洪武十三年,春,正月,拓跋大單于拓跋普根拜石勒為使持節、都督西域諸軍事,與麻秋、王陽、支雄、逯明、呼延莫等將領,率五萬鐵甲騎兵,兵發漠北,踏上遠征西域的漫漫征途。
春寒料峭。漠北還籠罩在冰冷的寒氣中。也許拓跋普根和石勒二人誰都不會想到,這會是他們二人之間的永別之日。自石勒挺進西域之後竟然從此再未有機會踏上漠北的土地,再未返回中原晉陽家鄉。
石勒帶走的是他羯族最後一支精銳騎軍,這支部隊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被一步步的消耗在西域戰爭中。當然了,若是僅憑西域當地人的實力是不可能擋得住羯族精銳,可是此時的大晉也做好了收復西域的準備,廂軍怎能眼睜睜看著石勒搶走自己的果實。
雖然明知大晉會插手西域,但石勒依舊義無反顧的踏上西征的道路。大軍一旦開拔就很難回頭,沿著草原行進的石勒已經開始著手擬定西征的軍事計劃。
石勒大軍打擊的重點,一個是焉耆國,一個是龜茲國(在今新疆庫車縣一帶),地處西域西部,區區兩個綠洲國家根本無法阻擋鮮卑人的西征大軍。
為了打下西域,拓跋普根和石勒可是做了充足的準備。糧食給養保障充分,而且西域諸國勢力比較分散,且缺少騎兵部隊,難以對抗強大的羯族騎兵。若想對抗,必定有另外的勢力,不得已西域諸國面對強大的羯族騎兵不得不暫時向大晉西域長史府求援。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戰爭。西域有條發財的路,誰控制了西域,誰就有取之不盡的財富。拓跋鮮卑欲獨霸西域,壟斷絲綢之路。西域諸國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不得已才向大晉駐守西域的參將馬賢求援。然馬賢卻以晉軍尚未做好準備為由拒絕了西域各國。
這並不是馬賢不看重西域,而是他知道這是清理西域各國勢力的最佳時機。大晉樞密院在接到拓跋鮮卑西進的情報後,就定下了驅狼吞虎之計。
且不說大晉依舊按兵不動,單說石勒統兵至西域。做任何事都要有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石勒當然明白這個道理。在整個西域共有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由陽關,經若羌,沿崑崙山北麓西行,即為南道;由敦煌西出玉門關,沿疏勒河向西進入牢海(今羅布泊)則為中道;由新玉門關,穿過五船磧(莫賀延磧)到達高昌(即今吐魯蕃地區)為北道。
石勒的軍隊是去攻打塔里木盆地北部的龜茲、焉耆為首的西域北部諸國,再加上大晉在西域南道的實力較為強大,這樣一來石勒就不會選擇南道。那麼到底選擇中道還是北道呢?石勒麾下眾將都建議其選擇北道,由北道直取車師、焉耆。
然而面對茫茫黃沙,陌生的領域,石勒卻擬出一個大膽的軍事計劃。進入西域後,向南繞道中道,向羅布泊進發。要知道在西域中道的牢海(今羅布泊)西岸海頭就是大晉西域長史府駐地,眾將都以為一旦他們進犯牢海一帶,定然會引起大晉的反彈。
不過石勒一意孤行,堅持要走中道,當他率領大軍到達牢海東北岸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