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前幾年的徵高句麗,徵倭國不同,吐蕃跟大唐起碼有三十多年的友好外交關係了,與之交戰簡直可以說是毫無徵兆。
在松贊干布還在世時,李二陛下也好,李小九陛下也好,跟吐蕃的關係一直是十分親厚的。
即使是在這次大唐剿滅吐蕃之前,兩國的關係也一直很好,吐蕃派來長安學習的貴族子弟所受到的待遇一直是所有外國留學生裡最高的。
連對方的大相祿東贊也在洛陽、長安流連忘返了快一年時間,才被對方的小贊普弄回國的。
之後,這吐蕃大相還為他家小贊普送來過一份求親的國書,只是被李小九陛下婉言拒絕了而已。
當時,就不信拒接跟吐蕃再次聯姻的決定還在超套上引起了一陣爭論呢。
後來,吐蕃趁著大唐出擊倭國之際,連連告小動作,先是侵吞白蘭部,然後又滅了吐谷渾,這下朝臣們才感到李小九陛下之前的舉動是有多麼明智了。
吐蕃一直是大唐在西邊的心腹大患,其危害比突厥更甚,當初會讓文成公主和親,也是為了減少大唐和吐蕃在西部的摩擦,安心治理西域。
這幾十年過去了,朝中的不少人竟然忘了大唐與吐蕃和親的初衷,實在是有些可悲。
如今吐蕃已滅,西邊波斯、大寔、天竺等國也都自顧不暇,對大唐的西域更是全無威脅,可以說在隴西一帶,大唐已經沒有對手了。
而且,吳詡覺得大唐經過這幾年的對外擴張,也是該休養生息了很長一段時間。
打仗可不是說著玩的,儘管這幾年大唐沒有打過一次敗仗,可消耗也厲害的很,可以說吳詡和李小九十來年賺來的大把錢財全部都耗在這幾次戰爭上了。
其次是新收的地盤要好好打理,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處理不好,被反水了,那麼之前花的人力物力財力就全報廢了!
不過,比起新地盤的打理問題,吳詡更擔心的卻是舊地盤的治理。
如今大唐帝國用的官階制度、行政轄區制度和軍隊制度都有些適應不了當前帝國的發展了。
吳詡躺在榻上這段時間無聊得要命,就開始考慮深化改革的問題。
只可惜她前世也不是什麼大人物,即使經常上上論壇,看看軍政大事,發發牢騷什麼的,可他對一個國家的運轉還是屬於一知半解的狀態。
還虧了她當年在李二陛下面前當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御前宮女,總算對大唐的行政制度有些瞭解,後來跟了李小九,她也代過一段時間的政,結合自己瞭解的一些政治手段,吳詡自認她的一些思想還是算進步的,所以改革勢在必行。
她把這想法跟李小九說了之後,後者竟然沒有一點異議,還立刻召集了政事堂的幾個年輕相公討論改革的事。
好吧,其實有的時候她總覺得李小九比她還要激進許多。
因為還要坐月子,李小九跟心腹討論改革方案的會議,吳詡就沒能參加。
不過有趣的是,作為帝黨核心,政事堂青壯派之首的小李相公居然也沒參加李小九陛下的秘密會議,而是跑到紫宸殿來聽候天后娘子的教誨。
吳詡心裡詫異,卻也沒有宣之於口,一見李三郎首先就讚揚了一下他在這次平吐蕃之戰中的功績。
“娘子謬讚了……”李三郎今日仍是穿著一身緋袍,端端正正坐在屏風之外,讓吳詡看不清他的神色。
“微臣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我大唐千秋萬載……”
這話說得實在正氣凜然,可熟知對方性子的吳詡只覺得有一種狂抽嘴角的衝動。
“李相真是國之棟樑啊……”
顯然吳詡也不是那種愛把冠冕堂皇的話當口頭語的人。
所以,李三郎笑了。
“娘子,吐蕃之事,咱們就不談了吧,微臣這裡倒是要先恭賀娘子了……”李三郎指的是吳詡順利誕下小四郎這件喜事。
吳詡也是一笑。
她跟李三郎相交一向不特別注重尊卑之別,經常一不注意就叫對方‘三郎’什麼的——這也是李小九陛下總看某人不順眼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實,吳詡也就當李三是個極好的哥們兒,而對方在討好自己想要討好之人的方面,顯然十分有手段,至少吳詡就比較喜歡跟李三郎聊聊瑣事。
吳詡想起當年自己跟李三結識是在京郊行宮懷二郎的時候,這一轉眼居然已經十幾年過去了,不得不讓她感慨啊。
李三郎是昨天到的長安,當時直接進宮面聖,交割了芒松芒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