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這倒也是;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武則天;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臆測給這句話配上不同的潛臺詞了。我只是固執地相信,在她成為冷血無情的政治動物之前,也一樣有過如花少女兒女情長的一面,直到日後對於權力的追逐一點一點地碾碎所有的柔軟與天真。日後她縱然君臨天下;事業上達到輝煌的頂峰;然而兄弟姐妹勾心鬥角,子孫媳婦視若寇仇,就是和李治夫妻之間也多了功利和爭鬥;也就是和楊氏的母女關係還算比較單純吧。她不能算一個好妻子;好母親,但我仍然相信;或者說希望;曾經一度,她是個好女兒。
宮門一入深似海,貞觀十一年,14歲的少女武則天辭別母親來到大唐的中心長安,成為太宗皇帝后宮花花草草中的一枝。這裡,有因罪沒入宮中的犯官女眷,有隨例採選的普通宮女,武則天相比之下還算幸運的,一開始就有才人的封號,賜號武媚。因為母親出生弘農楊氏的關係,她甚至可以在這裡找到親戚。其中之一就是昔為太宗皇帝弟婦,今為天子新寵的巢剌王妃楊氏——在一些傳奇小說中,她常被指為武則天入宮的引薦人。
巢剌王妃楊氏,即是以前齊王元吉的正妃,玄武門事變後沒入宮中,成為太宗晚年的愛寵之一,生有一子曹王明。她是楊達堂兄楊師道的從侄女,因此是武則天轉折的表親(這個關係遠了一點_)《武則天傳》的作者雷家驥先生認為她是太宗晚年最愛的女人,不僅因為曹王明是長孫皇后死後太宗唯一增添的子女,也在於通鑑曾記載太宗曾有意立她為後(不是傳說中的李恪之母大楊妃啦)幸為魏徵諫止。然而個人認為這記載不大可靠,因為魏徵在世之日曹王明尚未出世,楊氏既無兒子又無任何封號,太宗又是那樣一門心思作名君的人,不太可能如此行事。曹王明給過繼給元吉為嗣,長大後成為太子李賢的好友,李賢出事之後受牽連被貶而死,和母親一樣成為宮廷鬥爭的犧牲品。不知道是否楊氏身份特殊,還是和武則天的關係遠了些,從現有的材料看,沒有任何彼此交往的事例。真正對武則天生活有影響的,是她的另一位表姐,十三歲即進入秦王□累升至德妃的燕氏。
燕氏的母親和武則天的母親是堂姐妹,因此她們的關係要親密得多。武則天在宮中可能得她幫助不少,對她極為尊敬。高宗泰山封禪,當時已是越國太妃的燕氏在武后的安排下,與她共同主持終獻,參與了國家最高階別的祭祀大典,可謂榮寵已極。去世之後,武則天極為哀痛,令寺觀為她度二十七良人,更為她造佛陀繡像二尊,親筆制銘繡於座下,給予這位表姐極高的禮遇和敬意。傳說這位燕妃自小就是一位過目不忘的神童,因才慧而招入宮中,十三歲即開始的宮廷生涯練就的城府、智慧和隱忍,對於武則天有不小的影響吧,我一直疑心她才是武則天入宮的引薦人和人生經驗上的領路人,畢竟,武則天之前的經歷並不十分複雜,她的手段和心計更多的還是在宮廷鬥爭中培養出來的。
太宗皇帝晚年多內寵,他似乎偏好才貌雙全那類,有時候才學甚至比容貌更為重要,比如燕妃和後來的徐惠都是以才女之名入宮。且不忌諱和后妃談論政事,前有問政於長孫皇后,後又對徐惠上書勸諫徵高麗大加褒獎,可見李唐家風原不嚴禁后妃干政。無怪乎唐朝皇帝在感覺外人不可信任的時候常常會倚重太座,一不小心造成大權旁落的遠不止李治一個,不過他最為出名而已。
以武則天的聰明和美色照說也是太宗喜歡的型別,從一開始就封為才人賜號武媚來看,也曾識得君王之面。為了討好太宗,她還努力地學習王羲之的書法,真是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只是後宮習練王書者雖眾,練到她那個地步還真是卻不多。武則天開始只是為了邀寵,後來竟得以大成,成為她終生痴迷的愛好,跟太宗一樣到處徵集王羲之的作品,愛之如狂,以至於現在人們還在為《蘭亭序》究竟是被太宗帶入昭陵還是被武則天帶入乾陵而爭論不休。她的書法造詣極高,在書學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太宗首創以行書入碑,她則是第一次用今草入碑。 太宗有《溫泉銘》和《晉祠銘》傳世,她的《昇仙太子碑》也堪稱精品。只是人們提到武則天的愛好多半會很曖昧地想起控鶴府和一干男寵,這不能不說是件憾事了。她在書法和文學上的才華是她日後贏得文學青年李治青睞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在當時,她的種種努力並沒有引起太宗的興趣。在漫長的10多年中,她五品才人的地位一直都不曾得以升遷。從14歲到26歲,貞觀時期佔據了武則天最美的青春年華,卻也是她生命中最黯淡的日子。
注:李淵讚揚武士彠見《冊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