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2 / 4)

中重臣遭到了大屠殺。

金氏王室血脈一日斷絕,新羅國至此滅國。

遠在北部抵抗高句麗的新羅軍隊聽聞噩耗,鬥志全消,被高句麗大軍打得稀里嘩啦,幾乎全滅。

作者有話要說:幹掉兩個了,下一個高句麗=。=

第286章 〔捉蟲〕

第二十章征伐 06

新羅殘兵一路往南逃回金城;又與佔領金城的百濟殘兵打成了一團。

兩邊都是哀兵;竟然鬥得不分上下。

等蘇定方掃平百濟國中餘孽,揮兵北上的時候,金城的兩支殘兵已經打得差不多了。

蘇定方這貨喜歡欺負‘非我族類’的毛病又發作了;趁著來濟在百濟留守,沒人能勸阻他;就一不做二不休,親自帶人衝到陣前;不管百濟還是新羅;亂殺一通,把兩支殘兵通通咔嚓掉了。

之後;新羅國都金城就也落入了唐軍之手。

蘇定方叮囑手下收拾好戰場後;就喜滋滋地讓人把留在百濟的來濟請過來;讓他寫捷報回長安。

與蘇定方這邊的一路勢如破竹相比,薛仁貴那邊的戰事就比較艱難了。

半島三國中,高句麗的實力無疑是最強的,當初隋煬帝和太宗皇帝數次征伐,愣是都沒能把這塊硬骨頭啃下來,可見其強悍。

高句麗最早見於西漢時期,其原居民主要是東北地區的漢人、濊貉部落土著和一部分遷徙過來的扶余人。漢朝政府在這一帶建立了樂浪、遼東等四個郡,此地大約有百多年時間是漢朝管轄區。到了東漢末期,高句麗擺脫了漢朝政府的統治,吞併了漢四郡,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政權,就是高氏高句麗王朝。

此後這個政權對中原政府時叛時降;時慕時倨。

隋煬帝亡國,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多次征討高句麗失敗,致使國內民生凋敝,國力大耗。

唐高祖李淵稱帝后,對句高麗“遣使稱臣”並不感冒,也沒有一定要將故土收歸的想法。

這段時間高句麗度過了一段相對和平的事情。

直到太宗李世民上位,大唐先是與半島的新羅國結成宗主——臣屬關係,然後在新羅的挑唆下,大唐與高句麗發生了數次不同規模的戰爭,其中最重大的幾次就是貞觀末年的三次遠征遼東三次鎩羽而歸的征戰……

遠征高句麗失敗,應該是李二陛下一生的汙點和缺憾,也同樣是導致李二陛下最後猝然病逝的原因之一。

在吳詡看來,征服高句麗應該也是李小九的心結之一。

當初李二陛下御駕親征遼東,也不過用了二十多萬人馬,而李小九在數年之間,頂著天災、**、內耗,硬是弄出了三十萬大軍來,可見是蓄謀已久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高句麗可是塊硬骨頭,沒那麼好啃。

如今高句麗國中當政的是權臣泉蓋蘇文,此人出身軍政大家,頗有幾分才幹。貞觀十六年時,泉蓋蘇文先下手為強,把企圖幹掉他的高句麗王高建武騙到了自己的地盤,手起刀落咔嚓掉了一百多號王公大臣,然後順手把高建武剁成N塊,丟進了陰溝裡。之後,泉蓋蘇文就自封大莫離支(相當於丞相),另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為王,自己則為攝政大臣。

至此,泉蓋蘇文手握整個高句麗的軍政大權,國王高藏完全是其手中的傀儡罷了。

太宗三次討伐高句麗,都被泉蓋蘇文打退,固然有氣候地理和大唐君臣內部不和諧的因素在,也同樣有泉蓋蘇文極高的軍事才能這一因素在。

這次討伐高句麗,李小九把三分之二的兵力放在蘇定方那邊,薛仁貴這邊只有十萬大軍,即使加上曾經打敗過高句麗大軍的營州都督程名振部眾,全部兵力也不到十五萬。

唯一可以慶幸的是,薛仁貴部這次出兵的時節是在初夏,這就可以避免前幾次出征高句麗時,因為天氣變化,寒冷大雪導致的行軍不利,糧草供應困難等客觀因素,最後不得不班師回朝的杯具。

薛仁貴本人比較謹慎,這次被李小九委以重任,居然也冒了一把險,把兵貴神速之策運用得淋漓盡致。薛仁貴軍一路上沒有花太多時間停留在攻城略地上,而是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高句麗與大唐接壤的十數座城池以為後盾,然後趁著高句麗邊防軍集結於幾座要塞之時,忽然分軍由小路繞過了這幾座大城,穿過高句麗腹地,直奔高句麗國都平壤而去。

這一戰略收到了極好的效果。

由於高句麗主力軍正在南部與新羅大軍對抗,戰線拉得十分長,一時半會兒根本調不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