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世民問題卻讓承乾驚訝地挑起了眉頭。
“大人是想問我當初玄武門飛書事?”
貞觀十七年三月,有人玄武門發飛書,告發魏王李泰種種不法事,其內容多為惡意捏造,毫無根據……
李世民當時大為震怒,當即銷燬了所有飛書,並下令搜捕發飛書人,結果什麼也沒有找到。
現想來這事實有些蹊蹺……
其實當初飛書事件朝臣們不是沒懷疑過承乾,但李世民用雷霆手段將事情一下子壓下去了,也就再沒有後續了……
現忽然舊事重提,承乾覺得有些奇怪。
難道是老四做了什麼引起了父親警覺?
承乾不由一笑,他這些日子過得十分平靜,心緒也與往日不同了,整個人看起來十分祥和。
“不瞞大人,其實飛書事是兒派人做……”承乾淡淡道:“飛書上所說也不全是捏造汙衊之言……”
自從那日東宮承乾坦誠了對李泰怨恨和殺意,李世民已經明白了他兩個兒子之間裂痕已經完全無法修補了!
聽到承乾這樣坦然承認,李世民唯有搖頭嘆氣。
承乾見狀又是一笑,“大人是不是也覺得兒太過孩子氣了?”
“兒當時已貴為太子,還有何求?不過是被李泰步步緊逼,求個自保罷了……”
“李泰心思詭譎,謀算東宮之位已不是一日兩日了,若是大人還是立其為太子,豈非訴諸世人,儲君之位也是可以用詭計謀奪?”
李世民聞言,心裡頓時咯噔一下,一股寒氣從背脊竄了上來。
承乾話讓他想起了適才李治惶恐和委屈……
難道他面前一直乖巧可愛四郎真這樣不堪嗎?
不,他還是不能相信!
“大人如此睿智,何不試探之?”承乾淡淡地擱下這麼一句話,就顧自拿起一卷書看起來,顯然是不想再繼續話題。
李世民失魂落魄地離開了安仁殿。
幾日後,百官推舉表章很就到了李世民案頭。
劉洎、岑文字、馬周、崔仁師等人毫無疑問推舉了魏王李泰,而支援晉王李治人雖然不多卻個個分量十足,光是一個長孫無忌就可以以一當百了,有當初一直挺承乾貶李泰諫議大夫褚遂良,幾乎成了國舅大人得力先鋒打手,強烈支援晉王反對魏王。
當然,還有一個分量十足隱形晉王黨是大家都想不到,那就是兵部尚書李世勣。
原本李世民並不認為李世勣會明確地提出推舉意見,因為李世勣此人素來謹慎,一向信奉‘明哲保身’,一度被高祖贊為‘純臣’。當年李二陛下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勣就宛然拒絕出兵,恪守“軍人不參與內鬥”職業道德。李二陛下雖不免悻悻,但對其也十分讚賞,登基後就將幷州這個龍興之地交給他鎮守。
李世勣常年戍邊,貞觀十五年才升遷至兵部尚書,回朝後仍然領著幷州大都督府長史頭銜,而李治冊封晉王后不久就遙領幷州大都督,正是李世勣頂頭上司。兩人雖然沒有見過幾次面,卻是實實舊屬關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他會推舉晉王也不是沒有道理!
而如今朝中老將凋零,段志玄、秦瓊等人已逝,李靖已老,侯君集誅,老臣中唯一掌握全權兵力之資格、能力和威信都強大人也就李世勣一個,說他是軍方代表也不為過。
所以,李世勣態度實際上也是軍方態度。
李世民也不得不慎重考慮一下他們意見……
除了明確表達推舉意見這兩派官員外,其他大部分文武都是和稀泥,兩邊都不願得罪,表示一切聽從聖人安排……
劇本沒有按著計劃方向走,這可怎麼辦?
李世民頭痛得要命。
次日,李世民兩儀殿召見百官後,獨獨留下長孫無忌。
“輔機,你勸我立九郎,可是因為四郎有何不妥?”
長孫無忌默了一下,沉聲道:“聖人昔日寵愛大郎,立其為太子,無所不從……”
“其後,聖人您又移愛四郎,寵逾東宮,使得東宮惶恐不安,才有今日之事……”
“若聖人再立魏王為儲,晉王又當如何自處?”
李世民默然,半晌才道:“九郎仁孝,友愛兄弟,四郎當知之……”
長孫無忌聞言只是冷笑不已。
“既如此,聖人何以遣人暗偵魏王?”
李世民這次徹底說不出話來了。
好久不見四胖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