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是寒門出身,平日裡除了同僚外;真正來往知心朋友並不多;而那些人也大多是寒門出身,很少有能夠出席國葬這樣高規格葬禮。
而李三郎顯然是個例外;他本是進士出身;年少時因為不懂得專營又心高氣傲;所以一直滯留蜀中。
後來直到貞觀八年,劍南巡察大使李大亮發現了李三郎這個人才,見他滿腹才華卻不受重用,覺得十分惋惜。
李大亮不忍心人才零落;明珠蒙塵,就上表向李二陛下舉薦了他。
於是;李三郎就到了長安。
到了長安後,李三郎只門下省任一個從九品下典儀,而當時馬周已經初入朝堂成為李二陛下面前不可或缺貴。
也不知是什麼樣機緣巧合,馬周與李三郎就這樣相遇相知了,兩人十幾年情誼,比尋常親兄弟之間還要親密。
而劉洎比馬周早認識李三郎,他與李三郎相遇絕對比馬周加狗血淋漓,集一切小言套路於一體,只不過兩個主角都是男人而已。
比起劉、馬二人平步青雲,真正科舉出身李三郎雖有滿腹才華,卻因為沒有強硬背景,明明文采學識都與明門之後來濟齊名,後者已經憑著進士出身穩穩地進了中書省當了通事舍人,他卻始終徘徊長安官員底層。
後來馬周和劉洎大概是不忍眼睜睜看李三郎年華空度熬資歷,就瞞著他向李二陛下上了舉薦表章。
李二陛下一向看重馬周和劉洎,難得聽二人同時舉薦一個人,便上林苑召見了李三郎。
那時,李二陛下初見李三郎,也被他風姿所折,便笑著讓他以‘烏鴉’為題賦詩一首。
不料,李三郎正為劉洎、馬週二人瞞著他私下舉薦而不,聽到這個考題,略一思索,張口就來 :“日裡颺朝彩,琴中半夜啼。上林多許樹,不借一枝棲。”暗地諷刺李二陛下不懂得發掘人才,令他‘無枝可依’。
誰知李二陛下竟然不以為忤,當即下旨提拔李三郎為監察御史,他現任門下省典儀相比,整整上升了七個品級,說是平步青雲也不為過……
李治封王后不久,李二陛下又下詔命李三郎以保留原職兼侍晉王,不過當時李治一直住宮裡,兩人也只沒有見過面。
李治入主東宮後,李三郎除了循例升遷為東宮舍人外,還因為文采出眾,被授予崇賢館直學士,後來與同僚來濟、令狐德棻等一起修撰《晉書》。
李治無法說清他第一次見到李三郎心情。
他其實早知道馬周有一個十分重視人,比他這個太子還要重要,於是他一直很好奇那是個怎麼樣人……
結果有一天他見到了那個人,確實是一個非常美好青年,符合時人對‘美男子’所有定義,李治這樣從小被人奉承到大人也不得不承認,外表上他不如對方。
可是不久後,李治又聽到了一些不好傳聞,關於馬周和李三郎,關於劉洎和李三郎,甚至關於他們三個人……
李治忽然感到非常憤怒,也不知是為了他老師識人不清,還是為了這樣一個芝蘭玉樹般青年名不副實!
而那次定州,李治帶著吳詡一起出遊,卻意外遇到了馬周、劉洎和李三郎一行,那時吳詡還他面前再三誇讚李三郎,李治可是不高興了好長一段時間!
後來發生事實太多了,而他又吳小詡那裡得了不小便宜,李治也就幾乎忘了這個男人……
誰知老師葬禮上,他又看到了青年。
這次,李治只感到怒火焚胸……
李治心裡,馬周是他不可多得良師益友,老師過世,他雖然沒有像他爹李世民那樣失態地哭倒地,可也暗自傷痛了好長一段時日。
馬周臨終前,命家人把他這十幾年給李二陛下上奏摺都統統燒掉,只留下一份遺表,表中除了一些對李二陛下說體己話外,就是後一次舉薦了李三郎…………
而他老師看重那個人,居然沒有半分悽容,甚至還葬禮上露出諷刺笑容……
李治實是不能忍受那個青年無禮,好容易等到一應儀式結束,就讓人把李三郎帶到了他面前。
“不知太子找微臣過來,有什麼指教麼?”青年行禮完畢,卻不見李治開口,於是主動詢問道。
青年問話時彬彬有禮,臉上甚至還帶著溫文爾雅微笑,李治卻忍不住皺起眉頭。
馬周逝去前兩個月裡,李治就經常聽馬周無意中提到青年,說他明明才華橫溢、溫柔可愛,卻老是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所以總是得不到升遷,馬周口氣中滿滿是寵溺和無奈……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