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喜。慶福和將軍家定還是堂兄弟關係,血統很近,但他生於弘化三年(1846),當時還不滿十歲,如輔佐將軍感到年齡尚幼。慶喜則是水戶藩德川齊昭的第七子,天保八年(1837)生,比慶福大十歲,資質聰明,受到齊昭寵愛。
3將軍繼嗣問題
編輯
發生尖銳矛盾
在上述開國和將軍繼嗣這兩個問題上,井伊直弼和德川齊昭發生尖銳的矛盾。水戶藩主德川齊昭在直弼提出意見書的一個月以前(1853年7月10日),以十條五事的理由提出強硬的主戰論(即攘夷論),它和直弼的“不可開無謀之兵端以亡人壽”的非戰論發生尖銳的矛盾。這個矛盾在次年(1864年)1月16日培理再次來日本時爆發。那時齊昭主張振興士氣,同心協力打退外敵,直弼及掘田正睦則反對,主張和平穩妥論,對齊昭發起的“毀鍾鑄炮”的太政官命令大為不滿。
激化問題
在另一個繼嗣問題上,安政五年(1858)1月老中掘田正睦為奏請天皇批准日美修好通商條約而往京都的前後,將軍繼嗣問題開始激化,成為動搖政局的重大問題。直弼站在“血統尊重論”的立場上堅決主張擁立紀州家的慶福為將軍嗣子,齊昭則站在國家利益上堅決主張擁立一橋家的慶喜。他們兩人的矛盾還表現在幕閣 的派系鬥爭上。安政三年(1856)老中阿部正弘病死(39歲),齊昭喪失了幕閣內唯一的支持者,於是被迫辭職,免除參與幕政。接著掘田正睦和松平忠固的聯合幕閣成立,明確打起反水戶藩的旗幟,排除齊昭一派的勢力,而掘田、松平聯合幕閣的總後臺則是井伊直弼。從此以後,直弼左右外交問題及將軍繼嗣問題,成了政界的中心人物。
老中掘田正睦到京都奏請天皇批准日美修好通商條約,而朝廷下令不批,於是不得不回到江戶。從此以後他的思想發生轉變,開始傾向一橋派。同時一橋派的主將松平慶永參與幕政,這對一橋派有利。此時掘田又宣佈天皇不準條約,增加了一橋派必勝的信心。
晴天霹雷
然而,安政五年(1858)4月23日,直弼在紀州派的支援下就任大老,這對一橋派簡直是個晴天霹雷。直弼就任大老以後,立即作出決定,違救在日美修好通商條約上簽字。直弼認為,與其拒絕簽訂條約使國體受辱,不如不等效許擅自簽字可全國體,在海防軍備不足的情況下,決心一身甘受重罪而保全大局。於是同年6月19日由下田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