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3 / 4)

,沈如玉卻不願獨自逃走,反而前來相救,一時間心中都大為感激。

而對沈如玉來說,儘管人變多後,目標也變大了,但那些穿著官軍軍服的特殊小隊卻也因此不能對她肆無忌憚的下手了——除非他們準備殺死所有被俘虜的文人。

但這些文人,誰知道身後有沒有大來歷?簡單粗暴的一刀切了,萬一切到了砍不動的骨頭,誰來負責?

她們將院門緊鎖,又搬來木櫃衣櫥抵在門口,緊急的商量起對策來。

齊峰寨四面環水,在山下遠眺水泊,不管在什麼方位,俱是煙波浩淼,一眼望不到盡頭,沒有船隻相渡,齊峰寨根本不怕這些人質逃走,所以後院有一條小路,可以通到山下湖邊,那是方便後廚和雜役洗菜打水和浣洗衣物的地方——因為頗為隱蔽,後院又少有人願意來了解,所以有些齊峰寨的土匪都不知道有這麼一條道路。

一行人匆匆沿著山路向下逃去,這條路在山的背面,靜謐幽靜,正好與在前山激斗的戰場位置一正一反,對比鮮明。

讓她們詫異的是,當她們抵達山腳,一艘漁船已經停在了岸邊,船上一人看起來心神不定,在船頭來回踱步,察覺到動靜,那船伕抬頭望來,正好對上一群剛剛奔逃下山的少女,一時間兩邊人都愣了一下。

——那是當初送沈如玉上山,在船上還被嘲笑了一頓的船伕,她還記得,他好像叫做……李招妹。

孔清陽正要發難,那船伕的視線卻落在了沈如玉身上,他似乎看見了她露出了懇求的神色,怔了好一會兒後,突然朝她們招了招手,“上船!”

他知道山前正在混戰,然而此刻看見沈如玉她們逃向這裡,卻誤以為是官軍被擊退了,一想到戰後土匪們可能對她們做的粗暴事情,李招妹就發現自己不忍心讓那張溫柔的笑臉上出現痛苦的神色。

衛南就是在沈如玉絕處逢生的情況下,突然出現在了山頭之上,他望見了沈如玉即將上船的身影,搭弓瞄準,厲聲而喝,“沈如玉!!”

當時她下意識的應聲回頭,正好看見對方燃燒著仇恨的火焰的雙眸中,滿是刻骨的恨意。

好在他們距離有些過遠,再出色的箭術也未免要失了準頭,不然一箭穿胸的話,就是神仙也救不了沈如玉。

沈如玉原本以為他恨的是她將他打暈後逃走,直到後來她看見了城門口處的首級,才知道他那樣洶湧的恨意從何而來——在她下山後,沒有搜到她下落的官軍顯然遷怒於土匪,而展開了兇殘的報復,那個時候,或許衛姨就已經被殺了。

在現代,有許多國家都廢除了死刑,並鼓吹罪犯的人權,但沈如玉卻並不追求這樣的“文明”,殺人償命,有些罪惡,只有用死亡來告慰那些倍感痛苦的受害者,但她卻並不知道,衛姨的罪惡應不應該讓她受到如此對待。

……被割下頭顱,以匪首的身份放在頭顱屍堆的最上方,她的無頭屍體,還要被懸掛於城頭之上。

也許是應該的,雖然她對沈如玉很好,但在她所不知道的時候,衛姨或許坑害過無數無辜的人命,那些受害者如果知道了她的遭遇,沒準會拍手稱快,那樣的話,沈如玉又有什麼好說的呢?

她覺得有些疲倦,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的感覺到自己和這個世界的格格不入了,這個還有些野蠻的時代的某些規則,即使她到了這裡十幾年,也做不到入鄉隨俗。

它們畢竟突破了作為一個現代人來說的道德底線,但沈如玉並沒有能力改變它們——因為就目前來說,這是最符合這個時代現實的做法,難以評判對錯,她只能疲倦的別開視線,隨它而去。

古時候的人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沈如玉原本以為她在京師裡;已經對這個陌生的世界足夠的瞭解了;但是出來之後;她才發覺這個世界比她想象的更……更……

更什麼呢?更落後?

沈如玉雖然能夠切實的感覺到;卻無法確切的形容出來。

這種感受在沈南風身上她體會過;在李瞾身上她體會過;在君後身上她體會過,在溫明;宋瑾身上;她都體會過——

而衛南那樣深刻的恨意讓她所有零碎的感受,突然被刺激整合到了一起;讓沈如玉真真切切的感覺到了這個時代的某種特質,她一直抗拒和排斥著的特質;而這件算得上她兩輩子中遇到過的最驚心動魄的事情,也讓沈如玉在過去了好幾天之後,依然無法釋懷。

雖然她告訴自己,這件事情不管怎麼說,一方是橫路多時,劫掠良民的土匪,一方是為民除害“解救人質”的官軍——雖然解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