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但崔文珺有時候也搞不明白,她是害怕男帝顧慮不到沈如玉的心情而導致他們悲劇收場呢,還是隻是單純的怕沈如玉感覺尷尬。

可是李瞾本來就是個任性跋扈的性格,忍了一次兩次之後,想要接近沈如玉的感情一冒起來,那是誰也擋不住——誰敢讓沈如玉尷尬為難?他替她弄死他們,這不就好了!

崔文珺真怕沈如玉拂袖而去,誰知道對方很溫和的對婢女點了點頭,儀態端方的坐了下去。崔文珺連忙跟著坐在了一旁,她正正經經目不斜視的盯著身前的案几看了好一會,終於還是沒忍住的朝著沈如玉那邊歪了過去。

結果她剛要張嘴,殿外就傳來了侍衛高聲的傳訊,“陛下駕到——”

崔文珺歪了一半的身體頓時就僵在了原地:“……”

陛下你其實早就到了的吧!陛下你其實就躲在一邊如玉一到就立馬出來的吧!!別這樣啊!!還有很多人還沒有到啊!!!你到的太早了皇帝就乖乖地讓所有人等著最後出場啊喂!!!!

如果不是沈如玉伸手扶了她一把,崔文珺覺得自己明天大概又要被彈劾君前失儀什麼的了。

所有人頓時整齊劃一的彎下了腰,朗聲齊誦:“恭迎陛下——”

李瞾一步一步的朝前走去,他很不耐煩傳統的那種前呼後擁,因此自作主張的將出行的儀仗簡略了一半,他走得很慢,為的就是在路過沈如玉的時候能夠在她身邊走的久一些。

李瞾從一開始就直直的盯著那個水色的身影,當他經過沈如玉的身邊後,簡直恨不得掉頭回去再走一遍。

但最終他還是端坐在了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之上。

這個位置——即使沈如玉在最靠近這裡的位置上,他們之間的距離也顯得很是遙遠。

李瞾垂眼看向了自己身旁的位置,在女帝的時代,那裡大多屬於君後和寵仕,恍惚間他彷彿看見了那個人的幻影坐在那裡,見他望來,朝他回以一笑。

他慢慢移開視線,然後身邊自有大嗓門的宦官傳達他的口諭:“不必多禮。”

這種宴會的流程幾乎每個京城貴族們都爛熟於心,總之雖然說是賞花,但是是絕不可能讓你安安心心舒舒服服的賞花的,不作詩飲酒,彈琴唱歌,簡直妄稱風流。

很快,一張張雪花信筏就發到了每個人的手中,不管是什麼遊戲,都離不開舞文弄墨。

有流觴曲水的玩法,也有琴聲傳信的遊戲,但最簡單粗暴的,無疑就是分為兩組,相互比詩,輸的那一方喝酒。

沈如玉看著對面站起來一個熟悉的身影——王子直看著她,一字一句的念道,“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那是沈如玉熟悉的一首詩。出自唐朝詩人,劉禹錫。

沈如玉抬眼看他,但是一旁的崔文珺卻顯得更加激動。

“他抄襲!”

崔文珺拽住了沈如玉的衣襬,氣憤的低語。

對於沈如玉來說,這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詩,但對於崔文珺來說,這是她所知道的史書上,一首無人定論的詩——大部分人都認為此詩是沈如玉所作,但一部分考據黨發現沈如玉從未承認過,只是在一些野史中記載崔文珺有一日邀請沈如玉前去賞花,沈如玉看見牡丹怒放,隨口吟誦了一詩,野史沒有記載究竟是哪一首詩,只是崔文珺從此笑稱沈如玉為“國色”,恰好符合文人喜歡用對方做的出色詩詞來起綽號的習慣,而這首詩里正好有“唯有牡丹真國色”。

甚至有人在浩如煙海的關於沈如玉的史料中查證到沈如玉明確說過,“此詩,吾之一劉姓長者所作。”

但是考據黨們把沈家上下十八代都輪了一遍,也沒找到對的上號的人。

於是後世大多從詩意上下功夫猜測或許是因為這首詩別有含義,所以沈如玉不肯承認。

比如說,有人猜測,這是沈如玉為自己的感情經歷所作的一首情詩。

芍藥“妖無格”,是過於大膽的男帝,她不喜歡,芙蕖“淨少情”,是沈如玉曾經傾慕過的一位琴師,唯有牡丹真國色——無疑就是指最後和她情投意合的崔文珺啦!

這是後世流傳最廣,普遍率最高的一個解釋,在無數崔文CP的小說裡,這簡直已經變成了沈如玉對崔文珺表白真心的必備情詩。

……就因為人們以為沈如玉以牡丹比崔文珺,所以崔文珺在小說裡的形象,大多是外貌美豔動人,而性格極烈。看得上的人以心相待,看不上的人白眼以對,不畏權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