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朔望,准許皇子與生母見上一面。
因太皇太后過世;康熙二十七年的這一整年;所有慶祝活動全部取消;仲秋這一日玄燁沒有設宴;皇子、皇女們也未能集體出現;但是他們得以去各宮向他們的母親請安。
就在這一日,保姆抱了七個月大的十四阿哥去永和宮,德妃看到她又白又胖的孩子時,欣喜落淚,站在孩子面前,聲音顫抖不已,低低喊著“孩兒,孩兒,我的孩兒”反反覆覆這一句話。因是佳節,小阿哥換上了繡龍的黃色錦緞小袍,頭上的胎毛濃密,黑黑的披在額前、鬢角和腦後。
許是受到血肉上的感應,小阿哥黑亮亮的眼珠一直盯著德妃,隨後伸出一隻胖胖的小手,咧開長了一顆牙的小嘴,咯咯笑了。德妃再也忍不住,猛地從保姆手中奪走自己的孩子,緊緊摟在懷中,發瘋似的親吻孩子的小臉、小手、脖子、頭髮,一陣哭又一陣笑。
這些年,她的精力一點點被剝去,強撐著保留最後的力氣來守護這個孩子。當年生下四阿哥,是她頭一回嚐到做母親的滋味,十分苦澀,與民間的骨肉親情完全不同,是這裡的宮規,阻斷了她和她的大兒子之間血脈相連的親情。後來,她又生下了六阿哥,她的第二個兒子,原以為能夠挽回一點骨肉緣分,可惜那孩子命苦,沒能活到成年。她的傷心,並沒有挽回那個男人的心,只是令她愈發憔悴。
直到懷上這個孩子,她才又有了一些盼頭,過去的一切全如一場春夢,已經消失了,如今留下的,只是那個小皇子,才七個多月,在紫禁城高大厚重的宮牆內,那小小的嬰孩,幾乎成了她唯一的親人……
德妃抱著這團軟軟的、暖暖的、活生生的小東西,深切地感受到什麼是“血肉相連”。她緊貼著他柔嫩的小臉,感覺那小手的觸控,聽著他咿咿呀呀的嬌嫩聲音,她的心全被幸福和甜蜜層層包圍,而噹一聲半模糊半清楚的發音傳進她耳朵時,她更是欣喜若狂,淚珠“撲簌簌”往下掉,落在孩子的錦緞小袍上。
她的孩子會說話了,會喊她“額娘”了,她從沒有教過他,意外過後,詢問下來,才知是乳孃教的,對著他生母的畫像教的。
這一天,無疑是她進宮以來,最最幸福美滿的一天!可是時光短暫,當孩子重新被抱走時,她又忍不住一路追出去,身後跟著宮人,再次攔住了她,她只能聽著孩子的哭聲一點點遠去,心猶如被鞭子一記又一記地抽打著,痛苦極了。
她緊緊拽著胸前的衣襟,用力閉上眼睛,狠狠咬牙,不知過了多久,她睜開眼,仰起頭,望著碧藍的天空,兩滴晶瑩的淚珠自眼角滾落至下巴,滴到石板地上,與之融為一體。
在這座森嚴威懾的紫禁城內,她已流過太多眼淚,下半輩子,她再也不想活得這麼累……也許,為了她的孩子,她要更加堅強、勇敢,主動面對一切危難,掌控自己、別人、所有人的命運!
中秋團圓,六宮各處,皆有美滿。午後的北花園中,孩子們嬉笑追逐,洛敏與玄燁站在亭中,聽著孩子們的笑聲,看著孩子們的身影,緊緊靠在一起。
失去了太皇太后,他們還有皇太后疼愛,有彼此相愛,有對一群同樣比自己生命還要重要的小輩的關愛。
康熙二十七年是缺憾最大的一年,是沉重的一年,但也是圓滿的開始,是愉悅的前兆,他們只需要時間的治癒,在等待中恢復。
揮別沉痛,迎來普天同慶,康熙二十八年的春天,玄燁再次啟鑾南巡,闊別五年,江南好景依舊,只是舊景不再。
玄燁臨閱河工,河道總督再不是五年前的靳輔,而由閩浙總督王新命代之。去年正月,玄燁除卻為皇祖母的喪事而傷心欲絕,更為朝廷大事煩心不已。
監察御史郭琇的兩道上疏,改變了兩個人今後的命運。一道上疏彈劾靳輔治河無績,一道彈劾相國明珠結黨營私、獨攬朝政。
玄燁聽取各方陳述,卻無力做出乾斷,他將靳輔的案子交給九卿會議裁決,最終罷免了靳輔。至於明珠,在接到郭琇的彈劾密摺時,他仰天一陣嗟嘆,不久便任命郭琇為左都御史,在明珠五十三歲的壽宴上,預設他攜帶一份特殊的“禮單”,上門祝壽。
明珠在接到這份“禮單”後,熱鬧非凡的明珠府一瞬間被沉重籠罩,當日的壽星褪去了喜氣神色,慘白著一張臉,雙手垂下,癱倒在了冰涼的石地上。
想他在廟堂之上叱吒風雲大半生,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然而終究是氣焰過盛,疏於防範,一道彈劾奏章,就將他打入無盡地獄,大半生的“豐功偉績”也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