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去舉喪行禮。
皇后的死因。自然少不得私底下為人所議論,但是明面上的喪禮辦得倒還算體面。皇帝下旨,國喪百日內,官員不準剃頭。二十七天內,停止婚嫁,亦不作樂。
二公主吉蘭泰披麻戴孝。扶棺痛哭,幾度暈厥。
而喪禮上。滴淚不下的大阿哥永璜,也被言官御史彈劾,大斥其不孝。可皇帝只輕飄飄罰了大阿哥半年俸祿,以此聊以敷衍。
後來半夏打聽到,彈劾大阿哥的那個御史,是富察家的姻親,不過是要以此來試探皇帝對大行皇后是否有餘情。如此可見,果然是沒有的。
乾隆十三年深秋,大行皇后移殯往裕陵入葬,皇帝卻以帝陵尚未完工為由,命將富察氏暫安葬於帝陵旁邊的妃陵。
這下子,如捅了馬蜂窩一般!皇帝如此降妻為妾,無疑是大大壞了禮法,一時間前朝的言官御史聯名上摺子,請求皇帝收回成命。
可皇帝恨極了富察氏,怎麼肯與之死而同穴?如今的皇帝,也早已不是剛剛登基時候,他大權在握,乾綱獨斷,豈會被幾個言官裹挾?當即便罷了兩個御史,流放了一個。這下子,朝堂上便清淨了。
富察氏活著的時候,失去了丈夫的尊重,死了之後,竟也連最起碼的哀榮都不保!本朝的皇后,還沒有哪個被葬在妃陵呢!!真真是極大的侮辱!
喪禮期間,闔宮忙碌,唯獨嚶鳴靜靜在自己的儲秀宮中養病,兩耳聞得窗外事,平添幾分談資議論。
禮部為大行皇后擬定的諡號也獻了上來,估摸也是知道皇上不待見皇后,所以也沒敢擬寓意上佳的,無非就是“安”、“肅”、“顯”這幾個字。
皇帝看了之後,仍舊不滿,“都是上諡,富察氏如何當得?!”
自古諡號有上諡、中諡、下諡幾種,大部分帝王、后妃都是採用上諡,只有極少數亡國昏君才會用中諡或下諡,譬如商紂王、隋煬帝、漢哀帝等等。而採用中下諡的皇后,也頂多是跟著她們丈夫倒了黴,從未見有皇帝上諡、皇后卻是中下諡這種狀況,因為真有為皇帝所厭恨的皇后,早特麼就被廢了,連諡號都不會有